打开

上海传统批发市场为何进军线上?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应冠文

2016-09-14 18:36

【视频】新闻透视:当传统批发市场遇上电商


每天凌晨三四点,浦东新区上钢菜市场,总会迎来满载着蔬果的小卡车。配货员根据订单,把蔬菜送到一家家摊位。



原先,菜场摊贩都得大半夜起身去进货。自从8月,上海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推出一款APP后,上钢菜场的菜贩们就轻松多了。只要点点手机下个单,第二天一早,预定的菜品就会自动送上门。

菜市场经营户称,用下来挺方便的,节约时间节约成本。



先期被这款APP纳入一级批供货商名单的,一共有57家,它们都是诚信经营户。因为是产地直销,又能根据订单组织货源,降低损耗率,因此,APP上菜品的批发价会比普通批发市场更便宜些。



传统农产品批发市场愿意放下身段,带领供应商集体向线上突破,对接菜场摊贩,这在以往几乎不可想像。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原来这些年,生鲜电商生意的火爆,给了批发市场不小刺激。而不少电商货源,恰恰还是从他们那里进的。电商们一边压价,一边再转手加价卖给消费者,赚得盆满钵满;与此同时,传统批发市场获益不仅没有增加,相反,实体批零户都在渐渐流失。



于是,这唤起了传统批发市场触网的念头。除了上农批外,上海蔬菜集团也计划于10月推出客户端,将西郊农产品交易中心与标准化菜场直接对接起来。

上海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春华说:“网络企业的直产和我的直产是两回事,我的直产是通过大的供应量。只有量才能价格便宜,他们所谓的直产量是很小的。量小就没办法便宜。”


这样的想法很快得到了供货商的支持。尽管通过APP来的订单会增加配送成本,但对供货商而言,线上销售收入属于增量,如果菜能卖得更多,何乐而不为?

当然,APP批发蔬菜的服务,究竟能否长久持续,还有待观察。像先期试点的上钢菜场,目前上百家蔬菜摊位中,只有三、四家选择从客户端订货。



菜市场经营户们说,绿叶菜不像别的菜,必须要自己看的。有些烂了也不好卖,销售也不怎么样,不如批发市场里面,我们挑拣着拿好一点。

还有菜贩觉得,客户端的菜品因为渠道固定,选择不多,难以满足不同顾客需求。此外,类似客户端要进入私人承包的菜场,恐怕也不容易。

上海蔬菜集团副总经理的副总经理张永发说,菜市场由于体制当中存在壁垒,无论从硬件的投入,从市场的能动性角度来说,都存在各种各样的障碍,因此对接上存在或多或少的纰漏。


还有业内人士指出,省去中间环节的优惠,能否真正落到百姓手里,也是未知数。像山东黄瓜,产地批发价为每斤0.8元,APP的一级批价格为1.3元,但到了上钢菜场,一些摊贩零售价要3到4元。如果忙活了大半天,老百姓受益不多,并不买账,那么APP批发模式恐怕也很难普及。


(编辑:陈佳雯)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