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高考新政力推研究性学习 为确保真实上海试点认证平台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周云

2017-08-30 15:26

作为高考新政的一部分,上海正在推动高中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并将课题报告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之中,供高校录取参考。那怎样保证这种研究性学习的真实性呢?市教委今天透露,上海已开发高中生研究性学习课题认证平台,并由全国各地专家参与与学生展开视频答辩,评估其课题报告的真实性。
 

专家:“同学你好,我是研究性学习专家评定组成员,按照评估要求和你进行对话,听清楚了吗?”


同学:“听清楚了。”


这就是学生和专家展开视频答辩的方式。据介绍,通过认证平台,学生可先将自己的课题报告上传,平台会自动匹配相关领域专家,然后双方在预约好的时间,展开10分钟的视频答辩。最后专家会给出认证报告,其中还引入了课题重复率这一数据。今年已被复旦录取的陆一歆同学,就在今年4月,参加了这样的答辩。




她回忆当时专家的提问是,你的论文重复率只有14%,那么你在文献查找 过程中是怎样查找的,在什么平台上,老师给了你什么帮助?等等。陆同学认为,踏踏实实地做了三年的课题研究,有这样一个认证报告,是对她研究一个权威性的认可和评价。



据悉,认证工作首先在松江、青浦等5个区及部分市区学校进行试点。截至6月,全市有6658名学生完成认证,累计在线视频答辩总时长超过1100小时。参与认证的专家有120名,主要来自北京、江苏、浙江等地。市教委副主任贾炜表示:价值性问题不是认证的重点,这个课题有没有价值谁说了算?高校专家说了算,他们更具有评判的资格。真实性比价值重要,孩子的学习经历应该体现在他真实的研究过程当中。因此认证平台是由第三方主体来实施,所有专家没有一个是上海的,都是全国各地的。


在这次认证生成的6658份报名中,有97份被专家评定为真实性存疑,占总量1.5%。高校方面表示,有了这样的认证,高中生在研究性学习方面的能力体现,有了更为可靠的依据,也为高考新政下,高招录取的改革,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撑。


在认证答辩的过程中,上海学生在课题规划、社会实践、语言表达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素养,也让专家团队十分赞赏。 市教委表示,下一阶段,这一认证工作将逐渐向全市所有高中推广,促进高中生增强学术自律,自觉排斥学术造假,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完成好研究性学习。
       
(看看新闻Knews记者:周云 实习编辑:胡娜)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