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人间世·复见余生》:凝视生命的勇气之旅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综合
2021-11-26 19:32
2021年的早春,人间世团队回到了曾经蹲守过的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在和医生的深度对谈中,他们敏锐捕捉到了在研究最前沿的医生们,看待癌症的观念发生了变化。历经长达3个月的实地调研之后,摄制组在肿瘤医院医生的介绍下,将镜头聚焦于两个患病家庭,见证了他们经历多学科专家会诊、化疗、做手术等过程,随时处于“备战时刻”,与不断变化的肿瘤过招。截止目前,他们仍与肿瘤斗争着,这场拉锯战融入了他们的生活中。
肿瘤的出现经常会给患者和医生带来选择的困境。片中一位患者患有甲状腺未分化癌(ATC)。这种癌症极为罕见,只占甲状腺癌症的1%-3%,同时是唯一一个一经诊断就是四期的肿瘤,预后极差,其中位生存期极短(3-4个月)。
患者的病势多次反复,2020年做过手术,今年2月肿瘤又卷土重来。鉴于目前标准治疗ATC效果不佳,为了控制病情的发展,主治医生建议患者参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头颈肿瘤多学科团队发起的“应用PD-1单抗联合法米替尼治疗晚期甲状腺癌”的临床研究。初步研究结果发现,该联合方案在甲状腺未分化癌中的客观缓解率超过60%,部分局部晚期的患者在治疗后肿瘤缩小,获得了手术机会,实现了长期生存。
但这位患者的身体并不能耐受多次化疗药物的冲击。现在停药改传统方案,肿瘤会随着药物治疗形成更强的耐药性,终有一日不可控。当前状况下,选择做手术也面临着肿瘤不能尽除、预后差等诸多问题。她是否会选择再上手术台,背水一战?
另一位患者面临的情形也相当复杂——结直肠癌肝转移。结直肠癌在全球每年新发病例193万,其中肝转移病例96.5万。10-15年前,肠癌肝转移基本被判处“死刑”。这位患者被确诊时,肿瘤已经发生肝转移,需要做ALPPS分期手术才有可能搏得一线生机,分期手术的两次作战对患者身心都是极大的挑战,她能否跨过层层关隘,重获健康之身?
不同于闻癌色变的过往,根据国家癌症中心统计数据,随着我国医疗质量和诊疗能力的提升,恶性肿瘤的五年生存率,已经从十年前的30.9%提升到目前的40.5%。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五年生存率达到71.3%。
癌症诊断书不再是一份令人战战兢兢的死亡通牒。人类与癌症的对抗短期内难下定论,这场对决将被放置在更长的时间尺度上。这颠覆了我们以往对癌症的刻板印象,事实上,肿瘤是一种慢性病,患者与家属只有基于这样的认知之后,才能够更从容,更理智地治癌。
“十四五”期间,国家提出科技的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与向公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是密不可分的。
目前,已有许多先进的医疗技术应用于癌症的临床治疗中,精准放疗、个体化放药、靶向治疗、针对性的基因开发等方式为癌症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比如腹腔镜手术作为一门新发展起来的微创术式,把对周围组织的损伤降至最低,手术后发生粘连的机会变小,患者术后伤口疼痛明显减轻,这对饱受手术创口之苦的肿瘤病人无疑是福音。除此之外,MDT诊疗已成为肿瘤治疗的主流趋势。MDT即多学科协作诊疗,是一种多学科专家组协作的综合治疗模式,针对患者的病情,多个科室的专家会组成一个比较固定的治疗团队,通过定期、定时的专家会诊形式,提出适合患者目前病情的最佳治疗方案,以期达到临床治疗的最大获益。正是因为对国家医疗水平的信赖,片中的两位患者才会将自己托付给肿瘤医院,即便病情反反复复,也没有放弃对生命的坚守。
面临生命抉择的重大议题时,困境中的倚靠与被倚靠,是家属与患者之间的默默陪伴,亦是患者与医生之间的有机配合。在这场与癌症的博弈中,医生们深耕于病床前用专业性为患者保驾护航,家属陪伴着患者扛过一台台手术的压力,行走在迷茫的暗夜里,等着拂晓天明。片中母女偷偷心疼着彼此,两人都咬紧牙关忍住泪水,只有各自独处时,才会偷偷破防,独自落泪;年轻的夫妻平凡地相守着,虽然病痛不能分担,但是最需要宽慰的时刻从不缺席,把爱意付诸于行动,用无微不至的关怀减缓病痛的折磨。主治医生们从不吝啬自己的鼓励,“只要坚持,会慢慢好的!”“这已经比预想好太多了。”他们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和高度负责的态度给予患者和家属安心,只要坚持下去,拂晓时刻将会来临。
最终两位患者的命运将走向何方?手术室外的家人依旧焦急地踱步,手术台上的医生一如既往心细如发,每一个步骤都经过严谨的讨论与推演,他们能否在这场拉锯战中得到一个好的结果,尚不可知。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