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本是如何做出来的?一起走近博物馆里的标本制作师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综合
2016-05-19 17:05
【视频】自博馆里的标本修复师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近那些逼真的动物标本背后的,那群标本制作师们。
半价开放的自然博物馆里,比起往常更为热闹,而在生命长河展区的一角,标本制作师张汤铭却正沉浸在自己安静的小世界中,丝毫不为参观者的好奇影响。
在自然博物馆开馆一年之后,张汤铭正和他的伙伴们一起,对展馆里的11000多件展品,进行一次系统的修复保养,这一过程将持续10个月。皮毛的梳理、清洁,面部、四肢的细节修复,标本制作师们一丝不苟地打理着这群不会说话的朋友。
这是一支年轻的团队,8位成员都是在7年前,统一参加了自然博物馆组织的标本制作专业培训班,而在之前,他们基本都是科技馆的讲解员,学校里读的专业也是五花八门,体育、计算、物流管理等等,跟标本制作完全无关,但是对生物的热爱和兴趣,让他们走上了标本制作这条道路。
做一只虾的标本,属于动物标本制作里入门级,而这也需要至少2个小时的时间。小心翼翼的解剖,去除虾肉,泡酒精等化学药水,再进行硅胶塑形,固定姿态。
而高级一些的动物就更为复杂,比如哺乳类,为了还原灵长类的一个动作,制作师们可能需要查看几百张图片,再尽可能地把动作做得逼真,表情做得生动,甚至细致到脸上的皱纹都清晰可见。
在不断的学习和钻研之后,张汤铭他们从一群半路出家的新手,逐渐成长为标本制作的专家。现在馆内大大小小共有近千件标本,是他们自己制作完成的,一些大型动物标本制作起来可能要耗时好几个月,而当时培训后留下的8个人,无一离开。
有了标本制作师们的用心,参观者们可以走进博物馆,看到呆萌的狮子、打斗中的老虎、顽皮的金丝猴,甚至那些已经在地球上消失了的生物。
博物馆也希望,能够更好的维护好每个艰难获得的标本,通过展示,让人们对这大自然了解得更多一点,更热爱一些。
(看看新闻网记者:虞之青)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