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浸入式观演英烈话剧,让历史“活”在当下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刘娅静 邢维 李维潇
2020-07-01 17:35
“这里不就是臭名昭著的杀人魔窟龙华监狱吗?这些书籍都是我的,要杀要剐冲我来!”
这是一出还原中共党员、《红旗日报》机要员李文女士英勇就义故事的话剧。演出的场所不是剧场舞台,而是真正的历史故地,龙华烈士陵园——原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看守所。
触目的刑具、阴森的牢房、恐怖的气氛,来观演的青浦区教师,换上了民国服饰,沉浸在灰暗压抑的审讯气氛中,一度紧张到喘不过气来。
“非常强烈的代入感,烈士她自己是一名母亲,当时她的腹中还怀有胎儿,还是选择义无反顾献身。”浸入式的观演,给青浦区思政学科的教研员李碧华留下了深刻的体验感受:“都说共产党员是特殊材料做成的,其实他们也都是有血有肉的凡人,只是因为他们背后有信仰的力量在支撑,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着实来之不易。”
李文的扮演者,正是龙华烈士纪念馆的讲解员吕舟。事实上,每一个参与话剧演出的,都是龙华各个岗位在职的员工,他们利用业余时间编剧、排练,集体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刚刚牢房那些刑具,我刚刚走进来的时候,我肯定太害怕了,李文一个女孩子当时才只有21岁。”还沉浸在演出情绪中的吕舟,讲话时微微颤抖着身体,她由衷敬佩着李文烈士的精神和勇气。“通过我们反复地演绎,我相信这种精神会传播出去的。”
早在今年5月的国际博物馆日当天,龙华烈士陵园就一举推出了国内首场无剧场话剧《那年桃花》。这部红色主题的话剧,以创新的形式、真诚的演绎,让所到观众们看到了“活”的历史,从他们的眼神里我们能感受到话剧带来的思考。
“九零后,包括一些年轻人能不能够更好地接受到,这种红色文化的传递,他们一直在跟我进行眼神的沟通,一直在点头,我就觉得民族精神、英雄精神都是不分年龄,不分职业的。”龙华烈士纪念馆社教部讲解员李梦圆,和记者分享了她的体会。
红色话剧的策划者,龙华烈士纪念馆馆长薛峰,一直致力于把龙华丰厚的历史资源和红色革命资源,更有效、更深入地传播出去。“我们是希望将这些历史的知识在我们认真的馆研的基础上,把它打造成当今人们能够直接感受和消化的一种文化的产品。”
在龙华纪念馆历史资料的陈列展区,我们还能看到多媒体屏幕互动、实体雕塑和灯光声画相结合的多种创新展陈手段。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和“教科书”,只有结合好的、当代的传播方式,才能真正做到入眼、入脑、入心。
“非常具有美感,但是这种美感和它后边的牺牲的这种残酷的对比,能够让我们更加体会到我们革命先烈在革命斗争中的这种不易,和我们现在所享受的这种安定的生活的珍贵。”艺术学科教研员裴永飞,在欣赏完“二十四烈士”的一段音画舞剧之后由衷感慨。在他看来,艺术和多媒体的手段,是讲述红色英烈故事的不二之选,既能增强红色文化传播的感染力,也能使得传播效果更为真实、有效。
“文字和知识让我们的观众们有理性的思考,再通过我们情感的互动,让这个过程固化下来,在他们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刻痕。”薛峰馆长以身后鎏金的英雄丰碑举例,希望馆内的红色文化作品,能在观众的心中也竖起一座精神丰碑。
建党九十九周年之际,上海各个红色场馆都在创新展演的方式。力图让观众穿越回那峥嵘岁月的年代,为红色文化立根铸魂。
(看看新闻Knews记者:刘娅静 邢维 李维潇 编辑:范燕菲)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