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中科院在黄河三角洲发现会放电的“皮卡丘细菌”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张帼霞

2018-03-06 18:24

皮卡丘是动画《神奇宝贝》中大家耳熟能详的角色,它释放绝招十万伏特把对手电的头发直立的样子更是深入人心。“皮卡丘细菌”顾名思义就是能放电的细菌,主要有地杆菌和希瓦氏菌,它们广泛活跃在海洋、河流沉积物、水稻田和湿地土壤中。这些“皮卡丘细菌”就像充电宝一样,不仅可以将电子供给电子接收体,还可以接收外源的电子进行充电。此外,“皮卡丘细菌”往往自带导电纤毛,以便扩大电子输送范围。


近期,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电微生物资源与微生态健康团队”的科学家们发现,在黄河三角洲湿地土壤中就生活着大量的“皮卡丘细菌”和产甲烷古菌。



产甲烷古菌,属于古菌域广古菌门,是一类严格厌氧古菌。在人工及自然厌氧环境中,“皮卡丘细菌”与产甲烷古菌往往紧密“拥抱”在一起,形成团聚体结构。这跟根瘤菌与豆科植物之间的互营共生关系很类似。在“拥抱”的时候,“皮卡丘细菌”将电子供给产甲烷古菌,然后产甲烷古菌就能还原二氧化碳从而产生甲烷。这个过程,可以叫做电子驱动甲烷产生途径(CO2+ 8H+ +8e- → CH4 + 2H2O)。


电子驱动甲烷产生”模式图(图中,红色小人就是“皮卡丘细菌”,绿色小人就是“产甲烷古菌”,他们拥抱在一起,就产生了甲烷)


“皮卡丘细菌”有什么作用呢?科学家们还发现,具有导电能力的纳米磁铁矿可以显著促进“皮卡丘细菌”和产甲烷古菌间的电子传递效率。这就表明,黄河三角洲有产生甲烷资源的巨大潜力。我们知道,甲烷是一种温室气体,但同时也是非常好的清洁能源,因此需要对其加以合理利用。而通过探究湿地甲烷的排放机制,今后人们可以预测和控制湿地产生的甲烷,并合理利用这些资源。而由于“皮卡丘细菌”特殊的吸电放电特性,可以利用它们去解决金属废料和其他环境污染问题。


(看看新闻Knews记者:张帼霞 编辑:陈佳雯)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