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广播舆论监督:不做折腾”植物人”的”木头人”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综合
2022-05-28 20:52
市民王先生一家的遭遇昨天经《民生一网通》节目报道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就像备受诟病的“证明你妈是你妈”一样,此次新闻事件的关键词是“请植物人亲自到医院证明你是植物人”。请听报道:
一年多前,王先生因脑部疾病不幸成为植物人。最近,老伴张阿姨要为他申领一张残疾证,可得到部分补助,缓解一点儿经济压力。植物人属于肢残类,张女士在杨浦区长白新村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递交申请材料后,拿到一张残疾评定预约单,但伤残等级鉴定则需要王先生本人前往指定的两家医院之一,而王先生本身所住的杨浦区新华医院并不在其中。“一定要本人到场”,这个要求对植物人来说显然为难,但却是区残联和中心医院工作人员口中不可商量的规定。
【区残联工作人员:评残一定要到医院去的呀,没有上门评残的。
记者:过往的病史拿过去也不行的,是吧?
区残联工作人员:不行,医生要看到病人的,全市都这样。)
张女士:我在电话里求他们,我说我老公真的真的不能走。(他们说)那没办法,一定要本人。】
最终在朋友、张女士弟弟和护工的帮忙下,一行人用了1小时才将王先生折腾到车上开往区中心医院。结果可谓是“折腾1小时,鉴定1分钟。”
【张女士弟弟:我们吃力无所谓,病人折磨了,要跑来跑去、抱上抱下。过去一看,他们都不检查的,就直接写病历了,这有意思吗?】
记者致电上海市卫生热线12320询问相关规定,接线员说,鉴定都要本人到场,具体情况要跟医院或残联沟通。
【12320热线客服人员:瘫痪在床,这个你只能跟医院沟通,看他们是不是能提供上门,一般来说我估计还是不行,肯定要你自己去医院做这个(鉴定)。您可以直接问残联,他们那边能不能给你提供一些帮助。】
负责肢残类伤残鉴定的杨浦区中心医院工作人员也表示,有特殊需求需要跟残联沟通。
【杨浦区中心医院工作人员:办理这个东西的话必须得看到本人跟他信息上的照片等等都是符合的,因为碰到太多这种假的了。上门的话可以问问看残联现在有没有这种政策,之前一直没有过,因为不是所有的医生都有上门资质的。具体后面有没有改动,残联那边会不会有流程,我们接收到通知再做。】
记者试图从市残联了解相关政策规定和制度优化的可能性,工作人员则表示,目前业务处室正就此事件协调沟通,暂不接受采访。对此,不少市民觉得,规定是死的,虽然本人不能到场鉴定的情况属于个例,但理应有人性化的操作办法。
【市民A:像遇到这样的情况不应该太死板教条,比如说可以通过视频化的手段,现在这样非常生硬,给人留下的印象非常不好。
市民B:其实我觉得现在有资格去评残的医院比较少,完全可以再扩大化,毕竟你要考虑到残疾人本身的身体状况。然后可能残疾人家庭经济状况未必都是很好的,评残过程中如果使用救护车的话,是不是能够减免一定的费用?或者完全可以上门,可以适当收取一些费用,我觉得大部分人应该来说还是比较支持的。】
目前城市管理及服务强调精细化,可面对急难个案却机械化地一刀切。比如能否承认王先生所在的医院出具植物人的医学证明?或者鉴定医院能否特事特办,安排医生上门?毕竟植物人申办残疾证的情况少之又少,此时只需付出一点点同情心,就不需要王先生家属大费周章。
以上由记者汪宁报道。
【三言两语 晨间快评】
下面播送清洋撰写的快评:《不要做折腾“植物人”的“木头人”》。
当植物人被当作“植物”一样搬上搬下时,人们看到了围在他身旁的障碍如“荆棘满地”:就诊的医院无法做伤残鉴定,能做鉴定的医院又距离较远,还有那条最要命的铁规定,“请植物人亲自跑腿来证明是植物人”......所有这些无不像呆呆立在一旁的“木头人”,没有搭把手的主动,只有摇摇头的冰冷。但是,对这些踢不动的“木头人”似乎又挑不出什么毛病。医院好像没错,不亲自来,鉴定造假怎么办?街道和社区好像也没错,职责和权限不就是开据一张预约单?当一个看似合规的程序,却哪里都找不到出路时,就一定是流程机制与现实情况发生了错位。
有益的尝试其实有很多,比如,能否通过远程视频来检查?能否参考病史和相关材料进行鉴定?能否拓展有权威鉴定资质的医院?在网上检索不难发现“上门评残暖人心,便民服务零距离”这样的新闻,很多地方也确实在为行动不便的伤残鉴定申请人提供“上门评残”服务。破题的关键就是要从“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从“以管理者为中心”向“以用户为中心”转变。做“木头人”还是做“热心人”,区别不就在那颗“为民服务”的初心吗?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