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2″

视频 | 展望2023:中国经济如何“稳中求进”?

子午观潮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杨臻

2023-01-17 00:55

最艰难的时刻或许已经过去,无论是企业家还是消费者,都在期待2023年春天的到来。


这一年是疫情防控措施优化后的开局之年,也是党的二十大后第一个完整建设年,同时也是“十四五”规划中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随着“非经济因素”的扰动逐渐弱化,市场普遍预计,“回暖”将成为2023年中国经济的关键词。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3年中国经济这样定调: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


那么,2023年中国经济该如何稳中求进?回暖复苏将呈现怎样的趋势?我们还有哪些政策工具,可以来提振市场主体和消费者信心?面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哪些风险和挑战尤其需要引起重视?



2023年GDP增速或在5.5%左右


1月15日,随着北京、江苏、吉林、甘肃、青海的2023年社会经济发展“计划书”公布,全国31省(区、市,不含港澳台)2023年GDP增长目标全部出炉。从GDP增速目标来看,31省份的数值范围在4%至9.5%,其中,最高的是海南省,最低的是天津市,其他省份的数值大多集中在5%至6.5%之间。


而随着新冠病毒感染调整为“乙类乙管”,国际投行也纷纷上调对2023年中国GDP增速的目标预测。其中,高盛将2023年中国GDP增速目标从4.5%上调至5.2%,原因是“重新放开的步伐加快、2022年基数降低”。摩根士丹利最新发布的《V型复苏》中国报告则预计,2023年3月中国经济开始改善,或在第二季度出现强劲反弹。鉴于“经济活动加快反弹并在较长时间内保持”,摩根士丹利将2023年中国GDP增速上调至5.4%。


商务部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建平表示,从全国各省市GDP增速目标的设定以及国内外金融机构的模型分析,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的普遍预期在5%至6%的区间内,“我个人认为,5.5%左右的GDP增速,这个概率比较大”。


而对于增长趋势,张建平认为很难用V型或U型来形容,“考虑到疫情影响的持续减弱,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速或许会慢一些,下半年增速将加快,全年呈现一个前低后高的走势,这也符合中央稳中求进的宏观目标”。



稳中求进,自然离不开宏观政策的支持。近期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其中,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


张建平预计,2023年中央仍会通过一个适度的财政赤字率,来保障国家财政能够更多用于基建和对生态环保、社会民生发展等关键产业的支持。预计也将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加大地方债的发行力度和使用。


而在货币政策方面,去年中央人民银行曾两次降准,提供超1万亿元长期流动性。同时,1年期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和5年期以上LPR分别下降了15个基点和35个基点。“稳健的货币政策应该说目前还有比较大的空间和余地,包括利率市场化,也包括一些金融市场工具的应用等等,这些政策可以相互配合、综合把握,共同支持稳增长的总体目标”。



多措并举提振消费信心


从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来看,2023年,消费将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继续释放扩大内需的积极信号,指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


2022年我国消费市场总体表现较为疲弱。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615亿元,同比下降5.9%;2022年1月份至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9190亿元,同比下降0.1%。


与消费意愿低迷相伴的是,居民储蓄率的显著增加。央行数据显示,2022年1月至11月,居民存款总额新增14.9万亿元,平均每月存款1.4万亿元。2022年中国居民存款新增升至16万亿元,相对于2021年9.9万亿元的增量,同比涨幅超过了61%。



中国人为什么不爱消费爱存钱了?张建平指出,2022年由于疫情等因素影响,居民就业和收入受到较大冲击。“可支配收入不足,人们自然不敢消费,经济增长也就丧失了一个主要动力”。因此,张建平认为,提振消费的关键还是在于增加居民收入、促进就业。


“一方面,社会保障覆盖面还需要扩大,社会保障力度越大,居民越有底气消费。另外还要多措并举稳就业,让居民维持良好的收入水平去支撑消费的可持续增长”。此外,张建平表示,让消费者愿意消费,还需要打造一个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无论是商品消费,还是服务消费,着力消除霸王条款,保障消费者权益,让维权变得更容易、更高效。


从具体领域来看,围绕衣食住行,各地还需要有针对性地出台刺激政策,打造消费热点。张建平注意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将“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这些将成为2023年消费市场关注的重点方向。



去年,围绕购置税、平行进口等方面,国家政策不断扶持汽车行业发展,特别是符合“双碳”趋势下的新能源汽车产业。2022年前11个月,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605.8万辆,同比增长103.56%。张建平认为,这一消费热点在2023年会继续延续,为此,新能源汽车生产厂家要加快生产速度,加大多层次产品的供给,来保障市场需求能够得到满足。


而在房地产方面,从中央到地方近来不断释放改善居住条件、规范房地产市场发展的信号,一些城市陆续出台购买松绑举措,进一步刺激房地产市场回暖。“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多元化发展以及性价比更趋于合理,2023年会激发一些刚需住房者和有改善需求的居民,在这一领域方面有更多的投入和消费”。


此外,随着疫情影响的减弱,生产活动的恢复,旅游、休闲、度假、文化类的消费也将有望在2023年回暖复苏。而一些诸如智能和绿色家电等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产品,预计也将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热捧。“目前,很多地方都在围绕着这些领域发行消费券、出台鼓励政策,或是把线上和线下消费相结合,使消费潜力能够不断释放”。



用系统性思维应对外部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中国经济发展仍然面临较多风险挑战。其中,外部环境的动荡不安,将给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不确定性。


“目前全球化进程遭遇较大压力,一些西方国家频频鼓吹逆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甚至谋求和中国‘脱钩’断链。此外,有些国家继续在俄乌冲突问题上煽风点火,促使全球能源危机和粮食危机加剧,进而导致全球通胀雪上加霜”,张建平说。


在此背景下,世贸组织预计2023年全球贸易增长将大幅放缓,增长率预计仅为1%,远低于此前估计的3.4%。而全球资本流动增速的下滑,也使中国经济面临严峻的外部环境压力。


此外,作为全球重要的发达经济体,美国和欧盟的经济增长正徘徊在衰退的边缘。1月16日,在瑞士达沃斯举办的世界经济论坛上,2/3接受调研的首席经济学家表示,2023年会有全球性的经济衰退,其中,欧洲经济前景极为萧条,91%认为今年美国经济增长前景“疲软”,或者“极为疲软”。



“可以看到,在过去的一两个月,美国和欧洲市场需求已经出现了收缩的迹象”,张建平表示,2023年中国要继续稳外贸,必须要用系统性思维加以应对。


在他看来,2023年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的贸易成长机会和空间,要比发达国家更有潜力,我们应当加大力度去拓展新兴市场的外贸空间。同时,通过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落实好RCEP等双多边自由贸易协定,进一步拓展外贸空间,促进国际产能合作,获得新的贸易增量。“当然,我们也要用好国内自贸试验区的平台和海南自贸港的平台,去提升我们的贸易便利化水平”。


而对于中小外贸企业,张建平认为,各地还需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去年年底开始,江苏、浙江、四川、广东、福建等地组织外贸企业商务包机赴海外,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多地相继探索推进“包机/包舱+参展+商务洽谈”模式,为企业出海寻找新商机保驾护航。


“在贸易政策组合拳方面,我们还可以继续加大普惠金融的支持力度,实施更精准的出口退税政策,包括减税降费、出口信用加担保服务的效率提升,以及社保政策的连带支持等,主动帮助外贸企业控制好生产经营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积极帮助企业到海外抓订单,主动应对我们当前外贸发展所面临的压力”。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杨臻)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