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老外在浦东:爱上这里有N个理由
时讯
中国日报
2018-09-13 14:49
1990年4月18日,中国打出了一张王牌:开发浦东!
不久后,《纽约时报》在《中国仍然在从事经济建设》(“Showing the World that China is Still in Business”)一文中提到:
On what is now an expanse of rice paddies and dilapidated buildings, China has begun a massive project to build an Asian financial capital and prove to the world that it is still open for business.
在大片稻田和破旧的建筑物中,中国已经开始了一个大规模的项目,建立一个亚洲金融之都,向世界证明其对外开放仍在继续。
这是外媒关于浦东开发开放的最早报道之一。
当时,大多数的外国读者只是看到了“浦东”这个词汇,却无法想象出浦东未来的模样。
28年后的今天,众多外媒在报道浦东时,“奇迹”无疑是用到最多的词汇之一。
的确很难想象,28年前阡陌纵横的农田,如今已成为媲美纽约、巴黎、伦敦的金融贸易中心。现代化的城市建设、优越的营商环境、巨大的商业潜力、舒适的生活环境……吸引着无数外国人来此工作、生活。
能讲一口流利中文的美国人范魁龙,就选择和家人在上海浦东定居。现在,他和妻子在浦东的一家国际学校工作,三个孩子也在这里读书。
在浦东生活了6年多的他们,已经完全融入了中国生活。上海的美食,他如数家珍,中国的网购,他也用得异常熟练。
他说,这么多年在上海,自然而然,这里就是家。
通用汽车中国电气化总工程师詹妮弗·格弗斯是去年3月才来到上海。她说,来上海浦东工作,是个很好的机会。
而作为母亲的她,来中国工作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希望女儿学习中文,了解中国文化。她说,中国发展速度如此之快,对于女儿来说,有无限机会。
像詹妮弗工作的通用汽车一样,28年来,从第一家外资银行、第一家外资保险公司、第一家合资公司到第一个自贸区、第一个保税区……浦东吸引了一大批跨国公司和外资金融机构聚集在这里。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310家在浦东设立了机构,累计吸引实到外资已经达到789.9亿美元。
《华尔街日报》曾这样报道开发开放后的浦东:
Today, Pudong boasts some of the best demographics of any real estate market in Chinese mainland. The district has attracted investment from many of the world’s largest financial firms.
今日的浦东,拥有中国大陆房地产市场中最佳的人口组成,吸引着世界上许多最大型金融企业来此投资。
事实上,除了大型跨国企业,对于外国创业者来说,浦东也充满魅力。
海外人才局的设立、自贸区永久居留推荐制度的实施、自贸区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的设立……一系列筑巢引凤的措施让浦东吸引人才的磁场越来越强大,无数外籍年轻人也开始在这里追寻创业梦想。
拉尔斯·维格尼斯,来自挪威。刚毕业于上海交大的他,已经创办了自己的公司。
在他看来,上海机会多,创业者也多。这里勇于创业的氛围给他带来了无限正能量。
同样来浦东工作的杰弗里·萨普一家,已经在“小联合国”碧云社区生活了两年多。
来到浦东,杰弗里发现,这里跟他的想象有着天壤之别。
瓷器、折扇、毛笔……家里随处可见的中国元素显示着他们对中国文化的喜爱。
杰弗里的大女儿已经爱上了中文,学习不同的语言,对她来说,是件有趣的事情。
而在她读书的协和国际学校,已经有30多个国家的1300多名外籍人员子女就读。
在这里,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丰富多彩。
据统计,目前,有2.9万外籍人员子女在上海的国际学校读书,而这样的学校数量已经达到37所。
迷克,来自意大利,不仅在上海有了自己的公司,娶了上海太太,更是为孩子选择了中国国籍。
来自异国他乡的他们,在这里工作生活的理由有千百种,但有一点,他们都一样:
坐落在浦东新区的上海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三楼大厅,办证的外国人络绎不绝,几乎每个人都有着与浦东、与上海讲不完的故事;而科创人才窗口来来往往的人们,更预示着,这里正吸引着全世界科技创新人才的目光。
28年的开发开放,浦东已经从一片农田成为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和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未来,站在新时代的潮头,浦江之东将继续续写奇迹。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