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新常态 光明论】为企业减负 政府如何自我“动刀”

时讯

光明网

2016-06-24 21:18

“居然还有信用保证金、文明施工保证金、磋商保证金等等。我到基层调研最初听到时还以为是段子呢!”国务院总理李克强6月1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用“啼笑皆非”形容工程建设领域中形形色色的各类保证金。


然而,这类制度性交易成本种类繁多、弹性较大,还暗藏着“灰色地带”,成为了企业最大的困扰。正逢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型期,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又该如何将中央的改革红利直达“最后一公里”?


什么是制度性成本?


“降成本难啊,拿着红头文件找不到庙门。”前不久,郑州一家服饰公司的副总经理王先生无奈的表示,“上面政策和下面落实有时是‘两张皮’。去省里市里开会,企业觉得很温暖,开完会回来却发现不少事情推不动,基层办事效率比较低。”


王先生的事件并非是个例,尽管中央出台了一系列降低制度性成本的措施,在调查中仍有不少企业未曾感受到政策红利。


那么,什么是制度性成本?为何中央出台这一政策?


制度性交易成本又叫体制性成本,主要是指企业因遵循政府制定的各种制度、规章、政策而需要付出的成本。这是企业自身努力无法降低的成本,只有依靠政府深化改革、调整制度、政策,才有可能为企业减负。


近年来,民间投资增速放缓,制造业投资增速放缓,已经到了实体经济渡难关的最紧要关头,也是企业谋转型的关键时期。然而,不少的制造业企业却面临着高成本、较高税费、日趋提高的人力资本等多重压力,而耗费时间精力的制度性成本无疑让他们感到雪上加霜。


因此,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五大任务。“降成本”位列其中,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作为降成本组合拳中的第一招,这既是推动经济行稳致远的迫切需要,更是帮助企业摆脱当前困境、保持竞争优势的需要,乃振兴实体经济的关键之举。


试点城市如何行动?


作为经济细胞的企业能否获得“降成本”的改革红利,关键还在于“降成本”措施能否冲破“最后一公里”的束缚。究竟“上面”发放的“改革红利”,“下面”企业能收到多少?


作为全国唯一的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试点城市佛山,今年前四个月在全国制造业投资增速普遍放缓情况下,制造业投资却逆势增长16个百分点。为此,记者走访了佛山的多家企业,调研他们是否遭遇同样的困惑。


“近年来,政府为企业减免资金的力度很大,尽管均摊企业身上成了毛毛雨。但我们看到了政府的诚意。”广东一鼎科技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廖卫平,“对于他们这种科技型的企业来讲,扶持力度最大的是佛山市禅城区出台的“禅十条”,为企业解决了发展中的最大痛点——融资难。”


“政府对我们帮助最大的是引导我们进入了资本市场。”广东天安[-0.89%]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启超表示。谈到对政府的期望,他希望政府能够做到严监管、宽税率、重处罚,有法必依,才会在社会中培育出公平的土壤。


“不然跑100米我背着20斤的沙包,别人不仅不背,而且还不用遵守规则。我怎么跑得过别人。”吴启超显得有些无奈。


可以看出,政府的一系列政策让企业看到了降低制度性成本的希望,减轻了企业负担,同时企业家也对政府提出希冀,希望能尽快清理制约企业前行的体制机制障碍,为企业培育良好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共同助推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政府如何自我“动刀” ?


事实上,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在很大程度上是地方政府对自己“动刀”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地方政府需要忍受怎样的痛点,如何能够真正将政策落实下来?


举例来说,融资贷款难是目前企业发展面临的一大痛点,科技型的企业难以从银行获得贷款的原因是因为轻资产、缺乏抵押物。


廖卫平所在的公司就遇到了这样一个痛点,他为记者算了一笔账,“随着企业进行转型升级,我们的销售方案由为客户提供50万元一台的制作陶瓷的单台套装备转变为提供价值300-500万元的整条流水线的解决方案。当公司接到5000万元的订单时,便很难进行资金协调。” 对于这样的情况,禅城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副局长陈娴告诉记者,区内建立了科技型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通过对科技型企业进行信用评级,来帮助他们进行融资。


类似这样的帮扶政策仅仅是为企业减负减压的一个缩影。陈娴为记者介绍,为了突破政策落实问题,佛山禅城区推出了涉及企业创新、发展、人才等层面的“禅十条”,打出了一整套降成本促转型“组合拳”,从助融资、促创新、强产业、扶成长四大类十个方面对企业做出扶持,覆盖了个体户、小微企业、规上企业、龙头企业从初创、成长、稳定、持续发展的四个不同阶段。同时,禅城区政府部门也对部分政策的申请流程进行了优化,结合当前正在实施的法人“一门式”以及即将推出的政企大数据服务平台。


“我们政府现在是为企业干活,而且是要送服务上门。”禅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简里高告诉记者,为了留住人才,禅城区实施“通济才智”这一政策,一方面对优秀人才、团队进行扶持,同时也解决优秀人才的亲属、子女入户的问题。


除了为企业提供更好的经营环境外,政府也不忘为企业“输血”。佛山市禅城区财政局副局长伦雄良向光明网记者坦言,各项结构性减税、普遍性降费政策直接导致了财政收入的减少,尽管如此,财政对企业的扶持力度不减反增,2016年财政安排的产业扶持资金在2015年的基础上增加3.6亿元,总额达8.6亿元,区财政通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有效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撬动作用,推动“禅十条”以及“企业回家”、“百企争先”、“万企壮大”、“个转企”四大行动计划的实施,尽量减轻企业负担,激发企业活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有了梧桐树,不怕没有凤凰来。”禅城区法制办主任王学堂告诉记者,法制办每年出台二十余部法规不等,不断优化文件与企业诉求的匹配度,进而确保政府出台的规则公平、机会公平、权利公平,达到企业和政府的双赢。他表示,公众对政府的投诉方式也是非常公开的,确保老百姓有便捷的方式监督政府,主要打造老百姓的知情权、决策权、建议权、监督权,让老百姓享受法治带来的成果。


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降成本”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应全面发力。制度性交易成本下降的本质则是为了企业减负,帮助企业在转型升级的道路上轻装上阵,同时,这也是深化政府职能、转变为服务型政府的契机。“降成本”的效果好坏,是中国经济获得更好未来的关键所在,而这不仅仅是制造业、供给侧之问,也是政府深化行政职能之问。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