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1″

视频 | 渔阳里的“火种”:中国红色之路的起点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杨柳依

2021-06-03 10:40

说起老渔阳里2号,这里可谓是星火初燃的地方。陈独秀来到上海后,就加紧了建党的筹备工作,他不仅在老渔阳里2号居住,而且把《新青年》杂志的编辑部设在这里,另外还在这里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


如今,渔阳里2号依然静静地矗立在南昌路的一条石库门弄堂里。


南昌路100弄,100年以前叫老渔阳里,叩响这扇乌漆木门上的铜环,清脆的声音,仿佛穿越时光,带我们回到百年前的风云岁月。


1920年五四运动以后,为了躲避北洋政府的追捕,陈独秀来到上海,居住在了这里,也把他创办的《新青年》杂志带回了上海。



当时陈独秀和家人就住在二楼,现在所在的一楼就是《新青年》杂志的编辑部所在地。当时这里堆满了《新青年》杂志,这里也是大家开会商议事情的地方。很多青年人正是看了《新青年》杂志上的文章后,慕名而来。在一楼客厅里有一块小黑板,可以看到上面写着"会客谈话以15分钟为限",可见当时宾客如云,群贤毕至的热闹场景。


当年的老渔阳里2号,还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阵地。


由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正是在这里,经陈独秀和李汉俊校阅,完成了编辑出版工作,走向全国,成为点亮无数人的信仰之光。




在陈独秀当年生活工作的地方,悬挂着一幅油画,它记录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组织成立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场景。


近年来,老渔阳里的修缮保护工作也在加紧进行。2018年,这里进行了还原性的结构加固以及保护性的修缮,使得这一段红色记忆焕发新生。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杨柳依)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