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与绿色 两者可兼得 ——代表、委员热议如何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双赢
时讯
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2016-03-10 09:31
图为3月7日下午,民建界的全国政协委员讨论“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海峡出版发行集团副总经理吴志明委员(左)发言时说,水污染造成了一些村庄已找不到“乡愁”,儿时能捉鱼摸虾的河流已不再清澈。建议“十三五”时期加大对江河湖泊生态保护力度。 经济日报记者 王 晋摄
图为3月9日,在全国政协侨联界讨论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潘庆林(左)就绿色发展发言,邻座的全国政协委员蔡建国(右)不时记录其中要点。经济日报记者 杨开新摄
天空湛蓝、湖水清澈、林木葱茏……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美好生活的基本福祉,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治理污染、保护环境,事关人民群众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必须强力推进,下决心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双赢之路。两会上,代表、委员们纷纷表示,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应当走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路径。
精准辨识污染源头
推进绿色发展取得新突破,首先要精准识别污染源。唯有有的放矢,才能准确高效。
我国目前的能源结构中煤炭占比较大,清洁能源使用率较低。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华孚贸易发展集团公司国内贸易工程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建筑师陈昌生认为,煤炭燃烧会产生大量的粉尘、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如果能源结构没有较大调整,即使将大城市的污染企业搬出,也无法根治污染。
以大气污染为例,其主要来源是燃煤锅炉、城市机动车以及工业污染源。全国政协委员、山东大学副校长韩圣浩说,这就要求推进煤改气,基本取消燃煤锅炉,加快淘汰黄标车、老旧车辆,实施国五排放标准和相应汽油标准,鼓励使用新能源汽车,加大建设充电桩。此外,还要调整工业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尤其是要加强对石化、化工、油漆企业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加大厂区建筑节能改造力度。
“广大农村地区燃煤取暖是导致北方冬季大气污染严重的主因之一。”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鲁安怀建议,有条件的地区可以通过煤改气、煤改电解决农村取暖问题。经济条件较差的地区可以通过改善型煤生产工艺等环保技术手段,减少量多面广的点源燃煤等废物排放,逐步缓解冬季严重的大气污染。
“雾霾的成因之一是煤炭的分散燃烧,因此变煤炭资源的分散利用为集中利用,变粗放使用为清洁高效使用,提高煤炭的综合使用效率是关键。”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大唐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陈进行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应加快推进能源消费方式转变,提高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例。
强化监督问责机制
燃煤是河北省大气污染的重要源头。特别是入冬后,零星燃烧的散煤更加剧了空气污染,是形成雾霾的主要原因。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环保厅厅长陈国鹰表示,面对河北的环境现状,政府已痛下决心,压减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的产能。从2014年起,河北对占工业比重超过60%的钢铁、水泥等四大行业实施了大气污染治理攻坚行动,对全省域内所有252台燃煤机组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工程。
控制污染,改善能源结构是关键。但富煤缺油少气的资源禀赋,决定了我国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大幅降低煤炭的使用比例。全国政协委员、广东发改委副主任吴道闻从能源发展的角度提出建议,除了鼓励新能源技术进步、大力发展核能、适度保证新能源补贴之外,主要措施是大力推进煤炭的集中使用和管理,减少小锅炉、小电厂等分散燃烧问题,这样能够大幅减少烟尘和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排放。
“环境保护涉及很多方面,其中重要一点就是监督机制的建立。”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刘白驹表示,百姓在监督环境时发现问题,很少有能力提起诉讼。“这就要求我们有合法的公益诉讼组织,帮助老百姓更好监督环境治理。”陈昌生委员也建议,要严格执行对大型企业污染排放的监控和执法,设立黑名单制度,实时公布污染指数,让人民群众拥有知情权,参与污染监督。
“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GDP已经不符合时代要求,地方政府应当有这个意识。只有转变观念,才能切实执行与环保相关的法律。”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委员符兴认为,当前环境整治要做好三点:一是立法,二是执法,三是问责。他表示,环境整治对人大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把生态环境保护纳入法制化、制度化轨道。人大要从立法和监督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要加强立法,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各个方面有法可依;另一方面,要抓住突出问题,针对薄弱环节加强监督,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法制支持。
“环境保护不缺立法缺监管。”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节能环保低碳协会会长刘国田表示,一些小企业会在夜晚偷偷燃烧废弃垃圾,这种严重破坏环境保护的行为虽然有法律约束,但是却很难监管。为此,他建议建立“环保公安”机制,让环保部门与公安部门形成联动,双重管理,加大监管力度。
大力扶持环保产业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把节能环保产业培育成我国发展的一大支柱产业。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不仅为我国经济增长提供了新动能,更为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提供了坚实的产业支撑。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副会长、湖南省环保产业协会会长刘正军认为,发展环保产业,首先要坚持自主创新,掌握环保核心技术。“我们的技术成本比国外低,而且更符合中国国情。”在掌握核心技术的基础上,还要根据需要引进国外成熟适用技术。“建议制定有针对性的优惠政策,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尤其是加大对民营企业海外投资并购和技术引进的支持力度,给予更多的指导和更好的服务”。
环保产业要发展,必须优化环境。据统计,2012年至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从29908.7亿元增加到45531.7亿元,年均增长14%,已经成为稳增长、调结构的重要支撑。但与此同时,行业发展也还存在竞争较为无序、法律法规和标准建设滞后等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山西大学副校长刘滇生发现,绿色建筑节能、环保、宜居,但推广起来非常困难。“最大的难题仍然是成本”。他建议相关部门应出台配套政策,对节能环保产业进行扶持。
全国人大代表、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吴清海在调研中同样发现,目前国家对新建建筑没有相关政策,阻碍了新建建筑合同能源管理的推广和社会认识,容易造成建筑建成后成为高耗能建筑再进行改造的导向。他建议将新建建筑的合同能源管理纳入激励范围,鼓励新建项目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制定与既有建筑相类似的激励政策。
“节能环保产业属于典型的政策主导型、法规驱动型产业。”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董事长王小康表示。“十一五”以来,随着我国对节能环保要求的不断强化,我国节能环保产业保持以年均15%到20%的速度增长。从发展趋势看,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对生态治理和节能环保的投入不断加大,对节能减排的要求将进一步强化,因此未来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在较长时间内仍将保持15%到20%的增长速度。预计到2020年节能环保产业产值规模将超过10万亿元。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