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6″

视频 | 调查记者爆“猛料” 美国炸了“北溪”管道?

子午观潮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杨臻

2023-02-09 22:20

在经过4个多月的沉寂后,“北溪”管道爆炸事件再次回到人们的视线。


当地时间2月8日,普利策新闻奖得主、美国资深调查记者西摩·赫什抛出了一个重磅消息,将爆炸事件的幕后黑手直接指向美国政府。



记者爆料:美国“勾结”挪威实施爆炸


据美国《新闻周刊》、路透社等多家媒体报道,赫什在个人网站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美国如何摧毁“北溪”管道》的文章,爆料美国总统拜登亲自批准了对“北溪”管道的破坏计划。


文章指出,爆炸计划最初由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提出,美国总统拜登与沙利文、国务卿布林肯、副国务卿纽兰,经过了长达9个月的讨论后决定实施,并由美国中央情报局制定具体的计划。


按照计划,去年6月,美国海军潜水员在北约“波罗的海行动-2022”军事演习的掩护下,在“北溪”管道上放置了遥控爆炸装置。三个月后,挪威海军投下声纳浮标引爆炸药,破坏了“北溪”管道四条管线中的三条。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表示,从赫什文章呈现的内容来看,目前还缺少一些直接证据的支撑,“他只是将一些合理质疑串联,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叙事,其文章的可信度还有待进一步事实的公开和佐证”。


不过,崔洪建也表示,如果按赫什的叙述来分析,爆炸由美国主使、挪威参与,存在一定的合理性。“挪威为什么要和美国来干这件事?因为‘北溪’管道被炸后,短期内可以给挪威带来非常直接而可观的经济收益”。


长期以来,挪威是欧洲多数国家除俄罗斯以外的最大天然气提供方之一。一旦欧俄之间的天然气合作受损,大量订单就会随即转向挪威。据《南德意志报》1月5日报道,在俄罗斯天然气供应几乎完全停止后,德国超三分之一的天然气供应来自挪威。德国《时代周报》则称,挪威是欧洲能源危机的受益者,俄乌冲突以来,挪威天然气出口增加了8%,已成为欧洲最大的天然气供应国。“在此背景下,挪威出于经济利益成为美国的‘帮凶’,一定程度上具有某种合理性”,崔洪建说。



阻止俄罗斯参与调查 西方各怀鬼胎


赫什文章发布之后,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迅速回应,要求美国回应对“北溪”管道被破坏事件的调查。


扎哈罗娃强调,俄罗斯已多次表达对美国和北约介入此事的立场,并谴责西方国家阻止俄罗斯参与调查。“我们注意到,丹麦、德国和瑞典不愿意进行公开调查,并反对俄罗斯参与调查,尽管我们国家对此有巨大投入”。


俄罗斯国家杜马主席维亚切斯拉夫·沃洛金则表示,美国记者对“北溪”管道爆炸的披露,应该成为国际调查的基础,并呼吁追究拜登及其同伙的责任。


去年9月26日,俄罗斯向欧洲出口天然气的两条管道“北溪-1”和“北溪-2”同时发生爆炸,在瑞典和丹麦附近海域出现了4处泄漏点。爆炸发生第二天,瑞典对外宣布这次爆炸属于人为蓄意破坏,并封锁了泄漏点周边海域,派出海岸警卫队展开现场调查。同时,瑞典方面以爆炸发生地点不在俄罗斯为由,拒绝了俄罗斯参与调查。



在崔洪建看来,自“北溪”管道发生爆炸以来,瑞典几乎是排他性地成立了一个调查组,不论是调查组的构成、性质,还是调查的过程、调查方式等,都非常不清晰,这也造成了外界对爆炸事件不断进行质疑。


而调查背后,也不乏各方利益的拉扯与博弈。从瑞典和一些欧洲国家的角度来看,第一时间掌握调查的主动权,一方面有利于它们利用这个事件,加大自己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同时,瑞典等国也可利用爆炸事件,对调查过程的披露、真相公布的时间等设置议程,来作为影响俄乌冲突走向的重要抓手。


而从美国的角度来看,如果真如记者所言,美国在“北溪”管道爆炸事件背后扮演了某种角色,那么让西方国家来主导调查,就相当于是掌握了所谓“塑造真相的人”,这毫无疑问将有利于美国及西方阵营。



“北溪”被毁 欧洲加大对美双重依赖


不过,对于美国记者赫什的指认,白宫方面矢口否认。


当地时间2月8日,在赫什文章发表几小时后,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艾德丽安·沃森断然否认相关指控,称赫什的所谓“调查”完全是“虚构”的。随后,美国中央情报局和国务院的发言人也回应,赫什的言论“完全错误”。


虽然美国政府极力否认相关说法,但事实上,美国政府高层曾不止一次放言,要“终结”“北溪”天然气管道。


2021年3月,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第一次欧洲行中就公开表示,“‘北溪-2’管道是个坏主意,对欧洲不好,对美国也不好,最终将与欧盟自身的安全目标相抵触”。他还多次呼吁德国放弃“北溪-2”天然气管道项目,称该项目与俄罗斯合作,将损害美国和欧洲盟友的利益。



而在俄乌冲突前夕,美国总统拜登和德国总理朔尔茨共同出席一场新闻发布会时,拜登也表示,如果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进攻,“北溪-2”管道将不复存在,“我们有能力终结它”。在拜登作出上述表态之前,美国副国务卿纽兰也曾发表过类似言论。


在崔洪建看来,由于“北溪”管道连接了欧俄,不仅是双方之间的能源命脉,对俄罗斯和欧洲的关系也有着某种重要的象征意义。因此,美国政府早就将“北溪”管道视为“眼中钉”,想要在欧俄关系中,“去‘北溪’管道而后快”。


因此,在这种背景下,“北溪”天然气管道被破坏,很大程度上意味着欧洲和俄罗斯之间的天然气联系和能源合作,进入到了一个逐渐瓦解的阶段。而随着俄欧能源连接的中断,欧洲也不得不加大对美国液化天然气的依赖。


大宗商品数据分析公司克普勒的数据显示,2022年欧盟液化天然气进口量达到9473万吨的历史最高水平。其中,从美国进口量占总进口量的41%,同比增长154%。相应地,美国在2022年上半年超过了卡塔尔和澳大利亚,跃升为世界第一大液化天然气出口国。


“在俄乌冲突的背景下,目前欧洲在安全和能源方面对美国产生了双重依赖,这正是美国想要达到的战略目标”,崔洪建说。而这种依赖,未来也将促使欧洲在面对俄罗斯及很多其他问题的时候,将更多地服从于美国的战略需要,而非坚持自身的“战略自主”。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杨臻)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