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记者观察:松江“零工早市”每天凌晨热闹开场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综合
2024-03-26 11:01
记者观察:松江“零工早市”每天凌晨热闹开场
(演播室导语)
欢迎回到我们的直播当中,进入今天的“夜线关注”。
每天凌晨,数百人的“零工早市”都会在上海松江区新桥镇华兴小区(二村)的门口上演。这里是自发形成的零工劳务市场,多年来蹲守在这里的外来务工人员与慕名而来的用工者保持着长久的默契。为了接到活儿,他们需要摸黑出动前来碰运气。而在寒冷的冬夜里,这里的零工市场依旧热闹。
(正片)
【实况】记者
虽然现在很早,但是已经有外来务工人员出来了。
【实况】(电话)外来务工人员vs雇主
外来务工人员:喂。
雇主:起来了没有?
外来务工人员:起来了。你起来了吗?
雇主:我过去了,我马上到。
外来务工人员:好好好。
【旁白】
凌晨2点半,雇主打来电话时,毛师傅已在小区门口的陈春公路上等候多时。如果不是听到了他的来电声,记者很难在一片漆黑中看见蹲在路边的他。
毛师傅,64 岁,安徽阜阳人,来上海打零工前,曾在河南的一家煤矿厂当矿工。背井离乡打工二十多年,他跑过很多地方,最后因为收入水平留在了上海。
【采访】外来务工人员vs记者
外来务工人员:有时有活儿,有时没活儿。
记者:老家的活儿不好接吗?
外来务工人员:工资低嘛,满足不了生活费嘛。
记者:能有相差多少呢?
外来务工人员:相差多嘞,我们老家一天一百元左右,在这个地方有两百多块钱。
记者:再见。
外来务工人员:再见。
(演播室串场)
事实上,像毛师傅这样提前接到活儿一早就开工已属幸运了,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等待才是常态。
【采访】外来务工人员vs记者
外来务工人员:我们来早一点。
记者:好找一点是吧?
外来务工人员:(接到活儿)走的几率多一点。
外来务工人员:等不到活儿就是来吃早饭的,吃过早饭再回家睡觉。
【旁白】
伴随着爽朗的笑声,凌晨3点半的路灯下,几位阿姨边吃早饭,边结伴闲聊。与毛师傅不同,她们今天的活儿要现等。
【采访】记者vs外来务工人员
记者:一直在这儿住着,在这儿干着吗?
外来务工人员:以前种大棚,自己种大棚。菜都种得好好的,大棚一下子就被淹掉了,本钱全部下去了,就没了。
【旁白】
曾经的坎坷经历被这位阿姨云淡风轻地讲了出来,之后她就来到这里,什么活儿都接,满上海地跑,主要以拔草和铺草皮为主。没过多久,有雇主开着面包车前来招工,做新房的开荒保洁。对方开出的条件还不错,两百元一天,包午饭,工作8小时。条件谈妥,阿姨们都上了车。
凌晨4点半,务工者从四面八方汇聚到这里,“零工早市”迎来了高峰。保洁、绿化、水电工、刷墙、电焊,“零工早市”上的工种五花八门。
【采访】外来务工人员
人好找,走不掉的多。
【采访】外来务工人员
接活儿都在这个小区,这是市场。
【旁白】
这里的外来务工人员,大多是通过老乡介绍老乡来到这里,前来招工的雇主们被围了个水泄不通,哪怕只需要一两个人,大家也都争着上。
(演播室串场)
早上6点半,零工市场的务工人员仍旧是络绎不绝,大家都希望自己能够在市场结束之前找到一份工作,但这个时候,市场内不少都是大龄的务工人员。
【旁白】
劳务市场上,“大龄劣势”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但“大龄”也许就是他们不得不来这里谋生的原因。
【采访】外来务工人员
五十七岁哪个厂里要你?根本就不要你。我这几年上厂里,厂里都不要。
【采访】外来务工人员
外来务工人员:七十岁,活儿干得再好,年龄大了。
【采访】外来务工人员
只要能干得动就去干,你要是能干,身体好,一个月能干二十天活儿;你要是不想干,你一个月干两天活儿,我累了我就不干了。
【旁白】
而对务工人员来说,价钱合适、工资日结,才是他们最在意的两点。他们中的不少人此前都曾遭遇过欠薪。
【采访】外来务工人员
干了活儿下来就给钱。
【采访】外来务工人员
老板不干脆,我们拿不到钱,肯定要心急,我们也吓怕了。
【旁白】
早上8点,“零工早市”进入了一天的尾声。有人找到了活儿,开始忙碌;有人选择回家,明天再来。
【采访】外来务工人员vs记者
外来务工人员:回家呀,回家呀。
记者:明天还出来吗?
外来务工人员:明天出来,明天早上估计四点半左右出来。
【旁白】
上海电视台记者报道。
(演播室编后)
就业,是民生头等大事,希望这些也许并不具备太多优势的求职者,有机会得到一份能够安身立命的活计,希望他们的权益能够得到保障,愿每一个努力生活的人都能被善待。
编辑: | 姚乐 |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