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认知症丨如果你不记得我,我该为你做什么?

新闻透视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李怡

2018-04-05 16:27

认知症也叫失智症,也许这样说你还是有点陌生,通俗来说就是"老年痴呆症"。年纪大了,亲戚朋友都不认识了,甚至连一些日常生活的用品,也认不出了,是不是很悲哀?



虽然认知症的老人会变得“六亲不认”,但社区不会忘记他们。从去年年底开始,上海不少社区尝试启动"认知症行动",依托社会组织,整合辖区资源,在社区层面实现认知症的预防、治疗、照护"全病程服务"。


—— 一场和认知症的斗争


认知

普陀玉佛城社区的"记忆学堂",志愿者正在向居民们传授预防认知症的知识,预防从了解开始。


在上海,认知症患者数量不低于30万,约占60岁以上户籍老人总量的7%。不少前来听课者身边就有类似的患者。



为了预防认知症,老人们都很期待每个礼拜的这堂课,会跟着讲解员的引导,做手部动作运动,预防疾病。


一位阿姨告诉记者,自己的婆婆以前就有这个病,患病以后不管是老人还是小辈都很辛苦。


另一位阿姨告诉记者,自己的母亲也患有这个病,太痛苦了,所以自己一定要重视。



初筛

让更多人知道认知症,这是项目的第一步。

接下来,是引导市民主动筛查,随后才能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


怎样才能筛查出认知症的高危人群呢?普陀长寿街道谈家渡路社区认知症筛查评估员周克纯为我们演示了筛查测试内容。


首测人会拿到一张印有蝴蝶、孔雀等动物模样的测试,能够辨认就能得分,总分是30分。如果教育年限小于6年,则以19分为界;如果是6-12年,分界值提高到22分,根据不同的教育程度会有不同的分值标准。



专业医生再评估


在长寿街道8个社区,认知评估师每天都会对上门老人进行认知症初筛。如果发现有疑似轻度认知障碍的老人,会请专业医生来进一步诊断和干预。


同济医院神经内科的刘梦医生专门从事对认知症患者的治疗。


她表示,认知症主要判断几个方面:即刻记忆,记忆力语言功能的测试,还有视空间、词语流畅性,如果老人有这方面的记忆下降,认知功能减退,就建议到做进一步的检查。



医院进一步确认,进入记忆小屋


临床确诊为轻度认知障碍的老人,会被带去"记忆小屋",接受园艺、手工、音乐等非药物性的认知干预,三个月后再重新评估。


上海剪爱公益发展中心主任汤彬表示,别看只是些看似简单的干预手段,效果却不小。有40%左右的老人能通过早期干预,提高认知水平。


从公众教育、社区筛查、医院诊断,再到及时进行认知干预训练,上海正在社区内,打造一个防治认知症的闭环。普陀区长寿街道计划下一步,在辖区内35个居民区,全面开展认知症友好社区项目。


而在浦东新区塘桥街道,还将目光投向患者的家属。


“轻度、中度、中重度,我们服务的要求,或者我们想得到的信息是不一样的”。


尽美长者服务中心会定期举行认知症患者家属代表讨论会,大家会交流对患者的日常照料经验,也会疏导自身心理郁结。


认知症家属坦言,照护认知症患者很辛苦,特别需要有一个渠道,发泄内心的压力。


另一位认知症家属也表示,强化自己的心理建设,对母亲的照护是有益处的。



上海尽美长者服务中心执行长费超告诉记者,机构会根据认知症家属的需求,把服务送到他们家里,形成有效对接。


今年,改造1000张失智老人照护床位首次被列入市政府实事工程,多个区都已开始尝试在社区对认知症进行筛查、照护或干预。




认知症 TIPS

这里给认知症家庭提供一些社区认知症知识或者服务的平台或者社会组织:

* “记忆2030公众号”:其中有认知症的知识、服务以及咨询。

* 上海尽美长者服务中心:021-50586626

* 上海剪爱公益发展中心:021-51699579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李怡 编辑:曾小真)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