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塔:千年古塔穿上绿装 开启几十年来最大的“体检保养”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王峥
2016-07-26 09:55
现场:养护工作进行时……
进入三伏,烈日当空,空气在阳光下也被晒的扭曲变形,室外温度已经高达38度,似乎地面上的建筑都要融化。西安大雁塔,远看像穿了绿色的外衣,一到七层搭建起脚手架,把大雁塔围了个严实,细心的工程人员用泡沫包裹着钢架和大雁塔的连接部分,避免对塔身造成破坏。塔外的工程区,十几名工人正忙的热火朝天,他们正在进行的是大雁塔养护工程一—对塔檐的残破砖进行更换。
王师傅拿着比普通汤勺还要小的油画调色刀,从身边的桶里舀出像灰色搅拌的水泥,仔细的涂抹着砖的边缝……
“这不是水泥,是一种专业的专业古建填补修复砂浆粘合剂,先要把残破的砖卸下来,拿刷子把里面清理干净,接着给新砖表面喷水,把新砖放进去,契合好,均匀抹匀好粘合剂,这样才能保证砖的严丝合缝。”
王师傅是地道的西安人,现在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下属古建维修队的建筑工人,今年五十四岁,做过不少的古建维修工作,是队里最有经验的老把式,两个月前,他和队友一起参与大雁塔养护工程。老王说,从一层到七层,近七十米的塔身,经过自己手里换下的残砖就有近百块。
“从来没有来过大雁塔,这次从一层到七层塔身摸了个够”老王笑着说。
在另一边,张师傅正在做着东北角塔檐角固定风铎枕木的更换。已经生锈腐朽的风铎和铁环已经被卸下,放在一边。
“你看,这个风铎已经不响了,最关键的是,这个随时都有掉下来可能,很不安全。”
风铎,就是风铃,古代寺庙、塔的檐下所悬之铎,一般古代的很多风铎,都经过佛道加持,具有一些神秘的神圣力量,起到驱邪之用,同时,大风刮过,大风吹动铎舌碰击铎体而发音,配合寺庙僧侣的诵经,悦耳,动听,清爽。唐代的白居易曾写诗道:"前对多宝塔,风铎鸣四端。”
但由于塔身建筑多为砖土,所以,在塔檐下固定风铎的都是木板,而历经百年,木质更容易腐朽,所以木质的更换是最重要的,在塔顶的西南角,已经取下的腐朽枕木被放在地上。
“已经拔出三根了,这是最后一根了,本来今天是要把最后一根枕木拔出来,但是工具还没有拿来。这个不能硬往外拔,拔不好会造成塔顶的结构破坏,这要拿专业的钩子进行拔除,今天我们先做枕木周围杂土的清理工作”张师傅说。
张师傅说,他们这次选用的是长一米,宽三十厘米,厚六厘米的楠木进行更换,同时,腐朽生锈的风铎也将更换新的。
“楠木的硬度大,密度高,最关键的是相比较别的木头,它的抗腐朽能力强,换上后,你就能听到风铃声了”张师傅说。
大雁塔:玄奘藏经创建古塔
大雁塔原称慈恩寺浮图。经历千辛万苦取回佛经的玄奘法师以“恐人代不常,经本散失,兼防火难”并妥善安置经像舍利为由,拟于慈恩寺正门外造石塔一座。唐永徽三年(公元652年)三月附图表上奏,唐高宗恩准,朝廷资助在寺西院建五层砖塔。此塔仿西域窣堵坡形制,其塔基成方形,边长120尺约42米左右,塔身加塔刹相轮、露盘通高180尺,每层皆存舍利,共一万余粒,并保存着玄奘从佛国印度带回的梵本经书657部。塔的底层四面皆有石门,门桅上均有精美的线刻佛像,西门楣为阿弥陀佛说法图,图中刻有富丽堂皇的殿堂。画面布局严谨,线条遒劲流畅,传为唐代画家阎立本的手笔。底层南门洞两侧镶嵌着唐代书法家褚遂良所书,唐太宗李世民所撰《大唐三藏圣教序》和唐高宗李治所撰《述三藏圣教序记》两通石碑,具有很高艺术价值,人称“二圣三绝碑”。玄奘法师亲自参加建塔,搬运砖石,历时两年建成。并在这里创立了中国佛教八大宗派之一的唯识法相宗,并东传到日本。成为日本最有影响的佛教宗派之一。
然而,玄奘法师亲自组织建造的这座塔,因砖表土心,风雨剥蚀,草木丛生。五十余年后逐渐毁坏。于武则天长安年间女皇武则天和王公贵族施钱重新基建,更新改造为七层宝塔,人称七级浮屠。人们常说的:“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由此而来。
养护:几十年来最大的塔身保养工程
在大雁塔文物保管所副所长刘忠办公室,记者看到,地上放着一个直径大约三厘米的矮小灌木,根部有四十厘米,约占整个树身的三分之二。据推断,已有两年多的树龄了。
“这个就是我们工人刚刚从塔檐上清理下来的小树,你看,这个长的已经很深了,清理下来可费了不少的功夫”
刘忠说,塔檐生长杂草和灌木,主要是由于鸟类的粪便中含有植物的种子造成的。对于已经生长的杂草和灌木,他们采用的两种办法,第一种是物理办法,人工进行拔除。第二种是化学办法,为了不破坏塔身,对于生长较大的,他们采用撒一些除草剂,并采用化学药品对根系进行注射,把植物杀死在塔身里。对于相对潮湿的背阴面的下檐,砖的表面容易生长苔藓等微生物。他们采用热蒸气进行清理,防止对砖的进一步侵蚀。
“我们这次主要是对塔的出檐和收檐,也就是塔的上檐和下檐进行全面的养护,原来是仅仅做过几次收檐保养。这次是近几十年来最全面的养护。从养护规律来看,十年大保,也符合文物保护规律。另外,因为汶川地震以后塔顶出现渗水,这也是一个诱因。”
刘忠说,2008年“5.12”地震之后,大雁塔受地震的影响,内部粉刷层出现大面积脱落现象,顶层尤为突出,大雁塔保管所组织相关人员对大雁塔内部进行重新粉刷与修整,由于外部处理涉及面广等原因,未能对塔体外部及其顶层进行相应的检修与处理,但2009至2011年大雁塔顶部内粉层又开始出现局部返潮与内粉层脱落现象并逐步呈现出加剧与恶化的趋势。2012年大雁塔保管所委托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编制了相关保护修缮方案,成功消除了地震对大雁塔顶部的破坏,顶部漏雨浸水现象得到了有效治理。但由于工作进度及其实施时间的限制,2012年年度修缮工作仅针对受损最为明显的大雁塔塔顶展开。而七层以下的逐层塔檐并未展开相关检修工作。2013年度由于西安大雁塔参与我国“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一至六层塔檐修缮等保养性工作被适当延后。2014年,大雁塔申报“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获得圆满成功,但塔檐灰缝开裂、灰浆流失、局部残缺及其回檐勾水“尿泥”流挂日趋严重。
“我们监测发现,虽然塔的顶部渗水现象得到了改善,但是,大雁塔塔体底部长期潮湿及其砖体表面酥碱粉化问题一直存在”
刘忠说,所谓的酥碱粉化,指的就是砖表面长期受到雨水侵蚀,雨水中带有盐和碱等化学成分会附着在砖的表面,形成结晶,破坏砖的结构,这是对塔砖最大的破坏。
“这次我们购买了一千块手工砖,所要更换的是缺失或残损超过1/2并深入跌穑层面影响整体结构稳定的砖体”
刘忠说,为了更好的传承、保护与利用这一珍贵历史文化遗存,他们委托具备国家文物局砖石文物保护修复甲级资质一直参与大雁塔保护工作的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编制该养护保养方案。并组织了30多位专家学者对施工方案进行了论证,制定了规范的施工流程,对残损的塔砖先进行切割掏离,再进行配砖装契,最后用专业的粘合进行灰缝勾补。
“我们之前考察过很多手工砖厂,现在选用的是山西河津一家专业做手工砖的厂家,所用的原料和生产工艺都符合行业标准”
刘忠拿来一块长四十厘米,宽二十厘米即将要换上的手工砖样品,记者粗略的掂了一下,约有七斤重。
“我们曾经把砖打开,相比较别的厂家,砖里面的砂眼很少,说明砖的密度高,硬度大,之前我们还做了相关的防腐蚀实验,效果很好。”
除了对砖的精挑细选,在砖的灰浆材料的选择上,大雁塔文管所也做足了功夫。他们选用长安大学和上海同济大学等科研院所研制生产出来的专业古建配方,解决砖的勾缝问题,防止雨水渗透。
“以前的人们用的砖与砖之间的粘合剂就是白灰,这种白灰里面有的是含有糯米浆,有的是把稻草和毛发等打碎进行搅拌,这种粘合程度不高,我们这次所用的灰浆材料,能有效的改善这一问题。”
刘忠介绍,除了更换残破塔砖和用灰浆材料对塔砖进行专业勾缝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程序就是在塔砖表面刷上纸浆。
“我们把纸浆均匀的涂抹在砖的表面,因为这些纸浆的吸附力强,雨水里所含的盐碱,会被干燥的纸浆进行吸附,形成盐碱结晶,完成脱盐流程。就不会对砖的表面和内部造成破坏了。”
刘忠介绍,大雁塔是砖表土芯结构的佛塔,表面的塔采用的是叠砌包裹形式,所以,他们的工作重点是对外层的砖的保护。
“唇亡齿寒,马虎不得,虽说修旧如旧是文物保护的最主要原则,但我们要在材料上多想办法,这样对文物本体才是最大的保护。”
千年沧桑:历史上大雁塔历次维修
史料记载,自武则天长安年间重新修建大雁塔之后,宋代熙宁年间,游人登塔不甚失火,此次损坏后,游人不再登塔。明代成化年末的地震中,长安小雁塔开裂,而大雁塔安然无恙。在明朝嘉靖三十四年,公元一五五六年,关中大地震,强度超过九级,大雁塔的塔铃震落,还砸断了集王圣教序碑,塔身却屹立如初。
“后来由于各种原因,寺院就衰落了,又经过五十多年风雨侵蚀,塔身无人管理维护,大雁塔损坏严重。”
万历三十二年公元一六四零年,咸宁县组织进行一次重大的维修加固,除了全面维修唐塔的楼梯外,更重要的是在原来唐塔的外表,完整的包裹六十公分左右的包层,而且包层工程完全维持唐代造型,包层几乎是顺着原来的塔体的塔檐,塔壁,塔顶,同步平行紧贴施工。在塔檐角的风铎上有着“万历32年重修”的铭文,为此次修缮佐证。
“从这次维修所换下来的残砖来说,几乎没有唐代的砖,主要是以明代的青砖为主,也说明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维修是在明代。”刘忠说
解放后,1983年12月和1990年6月,新中国政府曾多次对塔身进行抢救性维修和清除杂树杂草等保护管理。
“我们这次整个保护工程大约是四百五十万,是自筹资金,资金来源于门票收入,我认为,如果一个世界文化遗产,只有保护而没有利用,就没有任何价值。我们争取早日把大雁塔保养完毕,让世界游客看到一个新的大雁塔。”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