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6″

视频 | “激进反华”参谋长身亡 对中印关系有何影响?

子午观潮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杨臻

2021-12-09 19:08

据印度多家媒体报道,当地时间12月8日,印度军方一架米-17直升机在泰米尔纳德邦坠毁,机上至少13人身亡,其中包括印度国防参谋长比平·拉瓦特。


该架米-17直升机计划从印度苏鲁尔空军基地起飞,飞往尼尔吉斯区惠灵顿的国防服务学院。机上乘客除了印度首任国防参谋长比平·拉瓦特及其妻子外,还包括多位印度军官。



曾将中国定义为“头号敌人”


拉瓦特是谁?或许中国网友并不陌生。


作为印军高层中的“鹰派”代表,拉瓦特对华态度十分强硬,多次宣称对中国开战。早在1987年,拉瓦特就参与了与中国的直接军事对峙,近年来,中印边境的数次冲突也都有他的身影。他长期在中印边界及印控克什米尔担任陆军部队指挥官,指挥印军在边境地区动作不断。同时,拉瓦特也是印巴边境冲突频发的推动者之一。


拉瓦特曾在接受印度媒体采访时宣称,“如果印度同时与巴基斯坦和中国爆发战争,印度军方准备好两线作战。如有必要,军方会毫不犹豫使用武力”,语气十分嚣张。而就在上个月,拉瓦特在出席媒体论坛活动时还叫嚣,“目前印度头号敌人是中国,而不是巴基斯坦”。


军事专家、特约评论员王强认为,作为激进反华派,随着拉瓦特的离世,“之后印军要炒作中印冲突议题的可能性会有所降低”。



拉瓦特之死对印度军改影响不大


得益于其强硬表现,拉瓦特在印军中也颇为志得意满。2016年,时任印度第3军中将军长的拉瓦特,被连升三级至印度第27任陆军上将参谋长。这一不可思议的任命,曾遭印度在野党的强烈反对。


不过,被印度总理莫迪力挺的拉瓦特,在去年元旦又迎来自己的新职位——印度首任国防参谋长,该职位为莫迪在2019年印度独立日时新设立的职位,负责将印度陆海空三军纳入政府体系,促进军事指挥部之间的联合行动,其中也包括解决印度陆军和空军之间的“直升机争端”。


多年来,为争夺更多先进的直升机,印度陆军和空军一直在斗法。根据印度军队在1986年制定的《陆军和空军联合指导意见》,印度陆军只能拥有起飞重量5吨以下的中小型直升机,而印度空军则有权配备中型以上的运输直升机和武装直升机,因此印度空军几乎垄断了所有直升机的作战任务。这个规定直到近两年才有所松动,因此,拉瓦特之死也引发了一系列有关印度空军与陆军的阴谋论之说。


改进型“印度豹”直升机


不过,拉瓦特虽然深受莫迪器重,但其担任国防参谋长以来,军事改革推行得并不顺利,甚至还多次激化各军种间的矛盾。他称印度空军为“支持部队”,只负责在行动中支援陆军行动,这些言论引发了印度空军将领的强烈不满,也激化了印军因划分综合战区司令部而产生的矛盾。


因此,虽然在拉瓦特坠机后,印度国防部长拉杰纳特·辛格称这将“是武装部队和印度不可挽回的损失”,但在王强看来,拉瓦特之死对于印度三军联合作战指挥体制的建设影响不大,未来印度各军种间新一轮博弈将再起,莫迪政府能否顺利推行军事改革,外界不妨拭目以待。


印度陆军资料图


天灾还是人祸?


据印度媒体9日报道,目前坠毁直升机的黑匣子已经找到,事故原因正在调查中。


从印军和媒体对外公布的救援现场视频来看,事故发生时大雾弥漫,空气能见度低,直升机坠毁后机体起火,这预示着此次空难或由天气原因导致。


不过,王强注意到,当地目击者描述,这架直升机是在大雾条件下低空飞行,坠毁时撞上大树并起火,而且飞机坠落时,还有两名着火的乘客从直升机上掉下来。“如果目击者的说法属实,那么这次空难,天气情况只是诱因,最主要的还是责任事故”,王强表示。


与普通飞机不同,直升机的操作更为复杂,对飞行员的处置能力,特别是特情处置能力的要求更高。如果飞行员这方面能力不足的话,飞行事故就难以避免。在王强看来,此次空难中,飞行员明知气象条件不好,还强行起飞,而且未保持应有的飞行高度,显示出飞行员专业能力薄弱以及心存侥幸的心理。而乘机人员也未按照规定系好安全带,也表明他们对飞行安全重视不足。



值得注意的是,这不是印度国防参谋长拉瓦特第一次遭遇空难,2015年,他乘坐印度本土生产的“猎豹”直升机时,也曾遭遇过坠机事故,但他躲过了那一场空难。该款直升机的设计已有50多年的历史,其机型的适航性屡遭质疑。


而据美国有线新闻网报道,此次发生事故的米-17V5型号军用直升机,安全性同样令人堪忧。过去9年里,印度空军已经有7架米-17系列直升机坠毁,造成至少30人丧生。拉瓦特夫妇搭乘的这架米-17V5直升机,早在2012年就由俄罗斯交付给了印度空军。按照惯例,该机服役至今,应该进行过大修,然而印度军方是否对该机型进行了有效维护,目前还不得而知。


“拉瓦特居然没有从上次空难中吸取任何教训,这反映出印度高级军官的心态是相当骄横的”,王强说,而屡屡发生的飞行事故,也未能引起印度军方的充分重视,结果令人遗憾。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杨臻)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