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记者调查:从原址保留到落架大修 聂耳故居经历了什么?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瞿轶羿 王毅 施军

2017-12-18 16:52

公平路上的聂耳旧居,是上世纪30年代聂耳到上海后的第一个落脚点。后来这处老宅成为虹口文物保护单位,并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被列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然而前不久,却有市民向我们节目反映说,这处不可移动文物突然从原址"消失"不见了。到底是怎么回事?来看记者调查。



近日,热心观众王先生来电反映,自己路过聂耳故居的时候看到建筑本体没有了,但是按照规定,文物保护单位建筑物是不能拆除的。


在接到市民关于东大名路公平路路口聂耳旧居消失的消息后,记者立刻前往展开调查。果然,聂耳旧居原址已被夷为平地,周边正在施工。



根据影像资料。原公平路185弄86号这幢 砖木结构里弄房的二楼,就是聂耳旧居。房屋建于1918年,是虹口区文物保护单位,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还被列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那么既然是不可移动文物,为什么会被拆呢?记者找到地块开发商负责人,他表示,拆除只是暂时的,而拆除的目的是为了保护。


上海上实北外滩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总经理邵洛凌 告诉记者:“虹口区89号地块正好是聂耳旧居的位置,所以我们对聂耳旧居的文物保护,是跟我们整体上的文化地产开发的理念是结合起来统筹考虑的。首先对房屋的现状进行了一个测评,测评的结果是整体危房。组织了相关的专家进行了第一次的专家专业评审,评审下来的结果,专家一致同意,对聂耳旧居最好的保护的方案,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叫,落架迁移整修。”




事实上,这幢文保建筑一直命运多舛。2012年,其所在地块 恰逢旧改征收,多亏专家和舆论 呼吁,认为值得保留,这幢老房才幸免于被拆。2014年6月16日,聂耳旧居发生大火,过火面积约80平米,房屋面积约为170平米,而当时该地块动迁已经结束,相关部门尚在讨论是否要保留两个门牌号,以保留聂耳旧居的特色,就在讨论尚未有结论时却发生了火灾。


据虹口区文保部门介绍,对聂耳旧居的保护性修复的讨论一直都在进行,2016年4月和2017年5月,虹口区文化局两次组织召开了"公平路185弄86号聂耳旧居修复工程论证会"。原址保留、整体平移,落架修复三个方案都进行过专家论证。



虹口区文化局副局长赵亦农透露,虽然聂耳居住的房间没有过火,但整个屋面的构架仍受损了。在两次会议讨论中,专家们均认为平移是对建筑的二次破坏。


上海市规划委员会专家委员薛理勇告诉记者:“区政府的角度还是希望原地保的,做方案的时候也是考虑到这一点,但是论证会上,专家都是到现场的,对原来的方案提出异议,必须落架,扶正的方法已经不行了,本身砖木结构的建筑倾斜得这么厉害,把它扶正,增加了结构上的损坏,专家一致论证在原地保是保不住的。聂耳故居,以后必须对外开放,并不是保的一栋房子,我们保的是文化,是历史文脉,你把一栋建筑保下来了,但是不能进去,还要天天维护维修,用架子撑着,怎么行呢。我记得当时两次专家都是9个,平时没有这么多的。9个专家是一致认为落架,但是对建筑上的一些指定部位要采取一定的方式拆下来后再回复到原来的样子。”



今年6月,区文化局将保护方案上报,经市政府同意,市文物局批准,开始对"聂耳旧居"实施落架拆卸施工,并对部分构件进行编号记录、集中保存。

不过,记者在工地附近并没能找到构件的存放处,工程人员介绍,出于成本考虑,它们被运到了南通如东县的仓库中。


虹口文化局介绍,复建后的“聂耳旧居”位于原址往南30米处,用于展示聂耳生平事迹。整个工程预计2020年底完成。


(看看新闻Knews记者:瞿轶羿 王毅 施军)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