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视频|节俭老人竟投资10万保健品!跳海自杀后子女为何停止声讨?
叩击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赖瑗 刘宽漾
2017-04-05 20:06
“60岁老人”、“保健品”、“跳海”,当这些关键词放在一起时,多少能勾勒出这个故事的样子:一位老人走进了保健品的圈套,在受骗之后愤懑不平结束了自己的生命。3月11号晚11点左右,青岛一位60岁老人的遗体在海边被发现,悲伤的故事却并没有因此画上句号。
生命的最后24小时:我要去“结清”我的款项
3月11号,周六,早上9点左右,老陈带外孙女出门玩,中午把孩子送回了女儿家。回租的房子弄了点饭吃,老陈说要去跟向尚公司把款项结清一下。老伴说想要同去,但是被老陈拒绝,此时的家人未察觉异常。直到下午六点多,老陈仍未归家吃饭,打电话发现手机放在家中,并找到一封遗书,家人急。晚11点,老陈遗体在海边被当地警方发现。一夜之间,一家人的生活天翻地覆。
“你说他一辈子那么胆小怕事,怎么会有勇气把自己的生命在这里结束,这该是多么绝望。”老陈的妹妹陈梅(化名)语气中带着绝望。
3月8号,三八妇女节,老陈购买保健品的向尚集团举办了会员答谢活动,他如期赶往现场。“酒友”苏大伯说,老陈那天去的时候很开心,还上台表演节目,大放歌喉,但在老陈留下的多份遗书中,其中一张落款日期却是3月8号。
“向尚集团坑死我,从去年4月至今,硬骗我买了6万余元的保健品,可到云台山、西安、巴厘岛等地方去旅游度假,至今一个地方也没去。我再也不上当了,你的皇冠会员老陈,让我拿着投入的近10万元钱在黄泉路上实现旅游梦吧。”
妹妹陈梅(化名)最后一次见到老陈,是去年11月下旬,他同老伴回河南老家十余天。跟家人团聚之时,老陈憧憬地说到,交了那么多年养老金,再过不久就能开始领钱了,一辈子受苦,以后就想带着老伴到处走走看看,过想要的生活。
三年前,老陈和老伴从河南信阳的农村来到了青岛。老陈以前在老家做汽车修理工,一辈子省吃俭用攒下来一笔积蓄,估摸着有十万元左右。两人唯一的女儿在青岛工作结婚生子,惦念着孩子,所以老两口咬咬牙就来了。
老陈,男,60岁。父母早逝,家中兄妹4人相依为命,一辈子含辛茹苦,极其节俭。
老陈:捡来的过期奶粉和三五天的剩菜剩饭
老陈和老伴租住的房子很简陋。5楼,一室一厅,不足60平米,装修老旧,陈设杂乱。房门上的对联还是向尚集团赠送的,茶几上放着半碗削成块的苹果,墙上的日历永远地定格在3月11日,厨房的米面油各种调料,都堆放在橱柜里。
这个出租屋离老陈女儿家不远,离他常去的北山公园步行也只需两三分钟。每天早上六点半到八点半,公园门前的路两侧是熙熙攘攘的早市,公园里有各种唱歌打球的老年人。陈大爷在青岛的生活圈子也围绕着这里展开。
在北山公园,提起老陈,描述大体是这样的:“能开玩笑,性格很爽朗”,“唱歌非常好听”,“乒乓球、篮球都打得好”,“身体没问题腿脚利索”。不急不恼的性格,让他在圈里人缘颇好。苏大伯说,“他有点吐字不清,我就跟他说,你看你这颗牙这么大,磨掉一半,唱歌就好了,就这样说他都不会生气。”甚至一位老人告诉记者,手机里还有他自杀前一天在乒乓球台旁的唱歌视频,大伙开玩笑地说,“老陈来一曲”,于是留下了最后一首《我的老父亲》。
更让人艳羡的,还有老陈跟老伴儿的感情。老陈父母早逝,自幼家贫,年轻的时候没日没夜地赚钱奔生活,所以格外珍惜来之不易的家庭。老伴儿比他大两岁,因为小时候患有小儿麻痹症,落下腿疾,行动不便,这几年身体每况愈下。结婚35年来,老陈一直是家里的顶梁柱,用陈梅的话说,“离开我哥,我嫂子真的没法生活。他这辈子都是在为了这娘俩在活。”
就是这样走过多年风雨的感情,让老伴在老陈自杀之后崩溃了。3月11号,老陈迟迟不回家吃饭,老伴心里就有不好的预感:这天都黑了,咋还不回来呢。于是立刻拨通了老陈的电话,没料到手机在家里响了,跟手机放一起找到的,还有一封遗书。之后发生的事情让老伴觉得五雷轰顶,好端端的一个人,怎么就狠心的扔下自己一个人走了。
虽然人前的老陈开朗乐观,但对于钱财,他却怎么都豁达不起来。城市不同于农村,毕生积攒的十万元显然有些囊中羞涩,并且老两口没有退休工资,在青岛只出不进的生活让老陈不免忧虑。花甲之年,他还做起了保安,三班倒的值班,时间长达12小时,每月一两千块钱,贴补家用。
两年多前,北山公园周边的保健品推销传单发到了老陈手中。以老陈节俭一生的做派,他显然是不会买的,而且他一直身体健康,并不需要服用保健品。但看到保健品公司给出的各种免费福利,他动心了。
每次听讲座有半斤大米,一斤鸡蛋之类的生活赠品可以领取。老陈问自己:白拿的为什么不拿?
这样的对话开始越来越多地出现:
“老陈,你今天这么早就不打球了?”
“我去旁边听个保健品讲座拿些赠品,你要一起去吗?”
为什么会如此看重小恩小利和所谓的优惠呢?还要从老陈“抠门”的性格说起。其实他的女儿女婿在青岛都有不错的工作和收入,但勤俭节约的习惯,从年轻时的一贫如洗开始,就一直深深烙印在他的骨髓里,任凭别人怎么劝说也改不了。
“有一次我嫂子哭着跟我打电话,说你哥他把别人扔了的奶粉拿回来,偷偷自己冲着喝。他一顿饭为了省一两块钱,会去捡别人过期的食物吃,别说隔一天的饭菜,就算是隔三天、五天,他都会自己热热吃了。他总是把自己的消费降到最低,恨不得不消费才好。”
“他每天很辛苦,为了去拿小礼品,在这边的保健品讲座来回跑,半斤花生米,半斤黄豆。我说老陈你至于这样吗?他说闲着也是闲着,这些粮食差不多就能解决一天的生活,他把这些小恩小利看成生活中的一部分。”
其实,小恩小利几乎是所有保健品公司握住老人腰包的第一步。通过小恩小利,建立联系,取得信任。下一步,便是通过反复的打探和洗脑,找到每个老人心理的薄弱处,用几近完美的骗局逐个突破。
听到家属描述,记者很难想象,像老陈这样“吝啬”的老人,怎么可能将一辈子的积蓄投入保健品?是怎么能诱使他把比自己生命还重要的十万块钱投进去呢?原来,像每个老人一样,老陈也有弱点:想赚钱,心疼老伴,爱旅游。
一纸收据背后,讨不回的血汗钱
老陈生前的细节,女儿和女婿所知不多。不常去老两口的住处,不知道老陈有近10万元的存款。
记者在老陈出租屋的卧室里,看到一个包装精致的箱子,写着“空军尖端科研成果——某某口服液”。打开后,里面有一张说明书,夸赞产品功能神奇,箱子里的口服液只剩一半。在一旁的凳子上,还有一盒未开封的保健品,背面标着价格:全国统一零售价1990元,本品不在网上销售。老陈留下的2015年4月9日的收据显示,一次性购入16盒该产品,每盒价格595元,总共花费9520元。
能以那么“便宜”的价格买到所谓的“空军尖端科研成果”,想来老陈当时一定是觉得赚到了。不过,对于平常“一毛不拔”的老陈来说,这依然不是一个小数目。原来,为了让老陈乖乖掏钱,局中,还有局。
这家名为向尚的公司向老陈推销的,是所谓“理财大礼包”。花钱不但可以买到便宜的保健品,而且能获得海内外免费旅游的机会,最最关键的是,这笔钱的一大部分,日后还能连本带利拿回来。
花一笔钱不仅能让身体不好的老伴吃到保健品,延年益寿身体健康;还能到期返现,拿到每年4%的利息;同时公司承诺带老人去云台山、西安、巴厘岛这些想去去不成的地方旅游。一本万利,看似无懈可击。
家属提供的收款收据共有三张,分别是2014、2015、2016年的。在最近一张2016年的收据里,连保健品的产品名都直接省略,项目一栏只填写“1万礼包”,“2万”。一张薄薄的收据背后,是追不回的3万多元血汗钱。
关于老陈掏出第一笔钱时是怎样的心情,旁人已经无法得知。但从他过往拮据的生活可以想象,即便不是一次花了近10万,但一张收据上动辄上千、上万的钱,对他来说依然不是个小数目。或许是咬着牙决定拿自己的养老钱赌一把,或许经过了激烈的心里挣扎。也许是该公司的老年人客户很多,让他放松了警惕,又或者是活络的业务员跟他掏心窝子说家长里短,骗取了他的信任。
无论过程如何,结果都早已注定。
据女儿的说法,2015年下半年,母亲在吃饭时,实在藏不住心里话,跟她说你爸投钱了。老陈这时只得跟女儿坦白,一共投了5万元,其中3万元一年后可以领到3万6千,另外2万是产品价格,买了该产品以后能免费旅游。老陈的女儿回忆道:“我当时就跟他说,投了的已经投了,以后千万不要再里面投钱了。”
之后,女儿为了尽量控制老陈使用现金,一次只给200元,用完了再给。她又给父亲办了一张信用卡附属卡,老陈去超市采购米面油鸡蛋等用品时,多半会刷这张卡,但因为什么都挑最便宜的买,所以每月只会花一两百元。
但是女儿感觉得出来,老陈还是很信保健品,“他老是觉得自己不亏,能返现,能买保健品,我爸又爱玩,中间去了一次厦门。”但厦门之行实际只有两三天,短到女儿女婿记不太清楚老两口的这次旅行大概发生在什么时候。且国内观光,成本其实非常便宜,只是老陈并不知情,还以为捡了大便宜。
但这点甜头,对老陈却是非常管用。厦门之行结束后,老陈更相信这家公司了,在打给老家亲戚的电话里,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公司答应我又要去哪里玩啦”。背着女儿,老人再次拿出了剩下的私人积蓄。
当积蓄被榨空,往往是骗局真正露出水面的开始。
最表象的,是接下来的旅行承诺,一次次落空。老陈开始有些懊恼,跟公司表示想要退钱算账。但公司说,你需要把协议书拿给我们才可以,如此一来,连仅有的书面证据——协议书也被骗走。幡然醒悟的老陈发现,自己手中没有任何证据,想要追回自己的血汗钱希望渺茫。
老人的遗书中写到,“前段时间我到旅游公司问,用我的9万多元钱,到他们说的地方去来回游三次也够了。今天(他们)又说去领高端会员产品,讲发手机的事,我再也不去上当了。”
“我哥小学没毕业,单纯老实善良,靠着修车维持家中生计,10万多对他来说就是命啊,他肯定特别绝望,不能原谅自己犯下了这样的错误,所以才会写了遗书想到死这条路。”
在妹妹陈梅眼里,哥哥很重感情,虽然日子不算宽裕,但夫妻感情和睦,女儿有出息,还有两个可爱的外孙女,眼见着苦尽甘来,可以安度晚年了,却没想到竟是这般结局。
公司:房门紧闭,活动照旧
记者随老陈的亲属来到了遗书上所说“坑死自己”的向尚集团。
在门口,老陈的家属与一位男子发生了争执。“你别管我是谁,我就是这里看门的。”面对一行来讨说法的家属,男子当即喊道:“我们这么大的公司,我们在这里干了十多年了,我们要是不行,骗人的话,早就不行了。我们怎么上市啊,上市是要有国家法律规定的,有批文的,懂吗!”
然而,此时的公司早已不是家人几天前第一次来时看到的样貌:前台没有接待的工作人员,门口的各种荣誉证书、授权挂牌都不见了,五层楼的每间房间都房门紧闭,墙上挂的产品介绍和图片都已经被揭掉,只留下粘贴过的痕迹。但即便如此,记者在此停留的二十几分钟里,仍然看见两三位老人下楼。听闻这里有老人因保健品而自杀,老人们脚步有些迟疑,却被贴身跟随的工作人员打断,护送离开。
记者根据“青岛向尚健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百度词条中显示的注册号,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到了该公司。这家公司成立于2012年11月,经营状态显示“在营(开业)企业”。
在2016年12月28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曾对该公司进行过行政处罚,原因是:“应当取得而未依法取得许可证或者其他批准文件和营业执照,擅自从事经营活动的无照经营行为,鉴于当事人是从2015年9月开始从事经营,决定按轻微违法情形对当事人作出如下处罚:罚款3000元”。
该公司在2014年3月前后,企业名称、注册资本、投资人(股权)均有变更。2016年12月25日,经营范围变更。联系到该公司业务员扬言的“我们在这里做了十几年,我们都上市了”等言语,不免让人联想到坊间“骗完一波,关门躲债,过段时间换个名字继续发大财”的传言。
在社会老龄化,“留守”老人比例居高的大形式下,各种保健品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我们的城市里。老陈生前常去的北山公园是老年人聚集的场所,就总会有各种发传单的业务员,不少老年人也都有去听讲座的经历。多数子女忙于工作疏于对老年人的关怀,这时热络的业务员跟他们叙家长里短,总可以迅速博取好感和信任。
向尚公司在百度词条中,声称自己在全国范围内有4000多名高素质的营销人员。如果情况属实,这真的是一个可怕的数字。因为正是这些销售员,把保健品的触角伸向了老陈这样的老年人,最终把他们拉入泥潭。
家属:谈妥了,别采访了,事情就这样了!
就在记者对公司背景多方调查之时,家属的态度却有了360度的转变。
此前,家属一直希望能够通过媒体曝光,讨回自家老人的公道。就在前一天,家属接受了记者近两小时的采访,还展示了多位家属协商出来的《家属诉求》,包括“理清向尚公司致人死亡责任,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赔付老人18年退休工资”,“聘请专人护理老陈老伴”等八条内容。并答应此后跟公司的谈判可能会偷录音频或视频留存证据发给记者。然而仅仅一天之隔,记者多次致电老陈的女儿女婿,却均无人接听。
中午,记者终于再次见到二人。
“你们帮我们做的我们都非常感谢,你们是想知道真相,我们其实是想得到我们的诉求。”
“我们老人已经跟我们说了,不让我们接受采访了,事情也就那样了,因为既然已经谈妥了,他们要求我们做什么,我们就得做什么。”
“谈妥了”,这三个字,在记者听来,仿佛千斤重。养育之恩,不知该“谈妥”几钱。
公司附近酒店的保安告诉记者,去年年底的时候,这家公司也死了一个老人,当时家属闹了好久,赔偿之后也就不了了之了。
虽然关于保健品受骗的案件屡见不鲜,但真正通过法律起诉手段进行维权的保健品受骗案少之又少。上海纽迈律师事务所的方正宇律师向记者总结了其中的原因:第一,保健食品价格虚高,但本质上无害,很难说因为吃了保健品造成了损失而去维权;第二,购买过程中,很多老人没有足够多的证据留下来,往往就是现金交易,增加了维权难度;第三,很多老年人发现了上当受骗之后,碍于面子不想把问题公之于众,大不了这点钱我不要了。三方原因综合导致最后到法庭去起诉的比例是非常低的。
官司没法打,即便要打也胜率不大,这让很多受骗的老人们吃了哑巴亏,似乎也在无形中助长了保健品行业的乱象:老人的钱很好赚,也不需要为昧着良心的销售行为买单。“企业应该做到公开透明,证照齐全,有关部门假如查处了无证经营的,应该及时将典型案例向社会公布,让大家都知道做到什么程度是越界。家庭内部也应该开诚布公地想解决方法,而不是像本案中的而老人动辄想要轻生。”
这是方正宇律师给如今保健品市场开出的一味解决药,道理不难懂,但面对“打不掉”的保健品公司,似乎依然显得力不从心。“坦白来说,法律层面似乎还没有一个很明确的答案或者结论来解决。”
老人出事后第四天,妹妹陈梅第一次去了事发海边,长跪于沙滩,悲恸欲绝。
(看看新闻Knews记者:赖瑗 刘宽漾 编辑:余寒静)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