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乔家栅 从路边摊到老字号

时讯

看看新闻

2016-05-24 12:57


说起“乔家栅”,老上海可以说是无人不知。追溯历史,乔家栅也算得上百年老店了。它的诞生,要从一百多年前的一个外乡人说起。



诞生于小吃摊的百年老店

一百多年前的上海滩和今天一样,涌进了大量前来讨生活的外乡人。安徽人李一高就是其中的一个。李一高没什么其他的谋生手段,靠在老城厢的乔家栅路附近摆小吃摊为生计。这样的路边摊无论在那个时代还是今天的上海都比比皆是,毫无出奇。谁也不会想到这样的一个小吃摊会发展成为一个百年老店。




1909年,经过多年的风雨艰辛,李一高攒下了一点钱,租了店面,开起了一家汤团店。李一高给这个汤团店取名为“永茂昌”,意为永远茂盛。很快,永茂昌汤团店真的像它的名字的寓意那样,迅速发展起来。


李一高经营的成功秘诀还在于品质。他家的汤团,糯米选用青浦朱家角的优质稻米,豆沙是著名崇明大红袍赤豆加上玫瑰,肉馅则选用重量在五六十斤之内的整头黑毛猪。精选的原料使得永茂昌的汤团色香味俱全,受到食客的一致好评。和如今上海滩上的很多有名的小吃店一样,这个店面很小的不起眼的小店,生意却十分兴隆。永茂昌的名气越来越响,很多人慕名而来大饱口福。



两个“乔家栅”之争

1937年,淞沪抗战爆发。为躲避战火,永茂昌汤团店从上海老城搬往法租界内的陕西南路淮海中路口(现巴黎春天处),更名为“乔家栅移址永茂昌”;1938年又迁到西门路86号,并于1939年更名为“乔家栅永茂昌”。


自从搬到陕西南路后,李一高便与二房东王汝嘉一起合伙经营永茂昌。这个王汝嘉原先是美通汽车公司的跑街,见过一些世面,有一定的商业头脑,对于店铺的经营也有自己的想法。而这与李一高的想法产生了矛盾。两个人合作没多久,意见分歧越来越大,最后不得不决定分手,各自单干。



西区乔家栅的老板王汝嘉


分家的时候,关于“乔家栅永茂昌”这个招牌的归宿,两个人再度起了争执。最后,王汝嘉高价从李一高手里买下了“乔家栅永茂昌”的店名。李一高本就是个普通的小店主,完全没有想到无形资产的价值。其时的乔家栅虽然还没有日后的名声,但是在当时也算是小有名气了。有经济头脑的王汝嘉当然明白金字招牌的重要价值,所以不惜高价也要获得“乔家栅”的店名。


于是1939年两人分家的最后结果是,李一高拿到一大笔钱去另起炉灶,王汝嘉变成了“乔家栅永茂昌”的新老板。买下“乔家栅”的王汝嘉立即到工商部门进行了注册,并对外广告说明:“只此一家,别无分店”。




然而几年之后,李一高又在老城厢重新开张了乔家栅,也就是俗称的“南市乔家栅”。上海滩出现了两个“乔家栅”,王汝嘉当然不肯,一纸诉状将李一高告上了法庭。最后的判决结果是“乔家栅”品牌为王汝嘉的“乔家栅食府”。但是,李一高的乔家栅依然存在下去了。于是人们就用“南市乔家栅”和“西区乔家栅”来加以区分。



以质取胜的金字招牌


位于永嘉路上的乔家栅食府


分家之后的王汝嘉将店铺搬到了襄阳南路336号,改名叫做“乔家栅食府”,这也就是人们后来口中的“西区乔家栅”。当时的襄阳南路叫拉都路,很荒凉,有的地方甚至堆着煤堆。但是,这里离上海市中心的跑狗场比较近,周围都是高级住宅区,很多些社会名流、文化圈子里面的人都住在这里。


王汝嘉继承了乔家栅点心的传统特色,坚持以质量保持信誉,这自然就吸引了这些社会名流邻居们的光临。像梅兰芳、周信芳、俞振飞、沈尹默、吴湖帆、周瘦鹃等人就经常到乔家栅来聚会就餐。周信芳还为乔家栅题词:“味传南国”,俞振飞则挥笔写下“乔家栅食府好”,宋庆龄在沪期间也经常派人来乔家栅买粽子。这些社会名流对乔家栅赞誉,使得乔家栅在上海滩的名气就越来越响。



王汝嘉善于经营,为创建乔家栅的名牌点心,他对产品选料、制作等诸多方面,都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和质量规格。经过多年实践,形成了乔家栅系列名牌产品。其中汤团、擂沙圆、粽子、猫耳朵、猪油百果松糕、猪油八宝饭、虾仁月饼、三鲜碧子团、香糟田螺、面筋百页,被誉为“乔家栅十大名点”。


大凡做寿、过生日、乔迁,人们都要选购“乔家栅”的寿桃寿糕,逢年过节也忘不了“乔家栅”。如春节的“八宝饭”、“松糕”、“桂花糖年糕”,元宵节的“汤团”,清明节的“青团”,端午节的“粽子”,重阳节的“重阳糕”等。



而“南市乔家栅”在1956年全行业公私合营后,迁至老西门中华路上。店面扩充为五间,并设有独立的糕团工场,点心名师高手云集,乔家栅名特点心名闻全市。人们大凡做寿、过生日、乔迁都要选购“乔家栅”的寿桃寿糕,逢年过节也忘不了“乔家栅”。原上海市副市长赵祖康吃过乔家栅的点心后也赞不绝口,并为之题写“上海乔家栅”的招牌。





您也可以点击阅读原文,下载看看新闻APP,查阅看懂上海往期文章。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