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窑”给了龙泉瓷一个身份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刘璐璐
2016-05-25 21:22
现场把玩一下龙泉青瓷
叶英挺坚持要龙泉青瓷展览的时候,让大家摸一下各个时期的青瓷残片,感受一下青瓷釉面温润的手感。二十多年,这种对青瓷的痴迷,让他从一个普通的学校老师变成了丽水市处州青瓷博物馆的馆长。
叶英挺谈龙泉官窑
2016年5月20日—6月10日,保利艺术博物馆、丽水市博物馆、丽水市处州青瓷博物馆联合主办了一场《远山晚翠—龙泉青瓷精品展》。这个展览以宋元明官器为主线,并结合对比窑址出土明代官器修复件,突出表现明代早期龙泉官器的史实,共展出了宋、元、明三代龙泉青瓷精品80余件。
这场展览中,叶英挺反复提到龙泉官窑。事实上,他与龙泉官窑还有些渊源。
十二年前,叶英挺在市场上无意中发现了很多龙泉窑的标本瓷片,发现这批东西,釉色、纹饰跟普通龙泉瓷完全不一样。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他搜集了二十多吨这样的瓷片。“瓷片上的纹饰不是印花印出来的,是手工一刀一刀刻绘上去的。这个跟当年文献记录下的花纹一样。 这些瓷片到底出自哪里?它为何有如此大的数量呢?历代的文献为什么没有记录呢?它会不会不是官窑,而是民间藏品没有被记录?”
展览
古代诗人用“如蔚蓝落日之天,远山晚翠;湛碧平湖之水,浅草初春”来形容龙泉瓷的颜色。青瓷,更接近于天的颜色。
在法国巴黎的吉美博物馆,中国陶瓷的数量多达12000余件,几乎达到了组成中国陶瓷史的整个体系。这其中,许多都是龙泉青瓷。
位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托普卡皮宫。这里收藏的龙泉窑青瓷精品有1300件之多,其中很多青瓷还被用黄金和珠宝镶嵌装饰。
展览
“拥有如此重大影响的龙泉窑在历史上没有设立过官窑,似乎不合情理。”叶英挺找到《大明会典》上的记载:“洪武二十六年定,凡烧造供用器皿等物,须要定夺样制,计算人工物料。如果数多,起取人匠赴京,置窑兴工。或数少,行移饶、处等府烧造。”龙泉在古代又隶属于处州,这似乎印证了龙泉有官窑的传闻。而更有力的证明,还是《明宪宗实录》卷一的记载:成化元年正月乙亥,诏:“江西饶州府,浙江处州府,见差内官在役烧造瓷器,诏书到日,除已烧完者照数起解,未完者悉皆停止,差委官员即便回京,违者罪之。”
在历史上,官窑是由官方营造并主持烧制,以服务于皇宫为目的。官窑能强制占有优质瓷土和原料,劳役天下的能工巧匠,而且控制釉料和制瓷工艺,严禁民间进行仿制;不计生产成本,制作技术精湛,代表当时全国最高制瓷工艺水平。它头顶着着官窑器的价值光环(极致艺术)、使用着官样粉本(顶级设计)、同时用料讲究,不计成本,精益求精、且烧制数量有限,精挑细选,成品率非常低,相当于古代的限量版。
叶英挺比较两个官窑之间纹样的相似度
最后叶英挺找到出土处州官窑瓷片窑址的确切地点。证实了那些瓷片正是大窑村村民在一个土名叫“峰洞岩”的地方,种植农作物挖地时掘到的。由于瓷片厚重、块头大、数量多,当时被堆弃在田边,后来有人觉得好看便捡回了家,随后陆续流散到杭州、上海等地的收藏品市场。
龙泉瓷精品究竟产自哪里
窑址已经找到了,物证也齐全了,看来龙泉窑的确设立过官窑。它究竟是明代的还是元代的呢?2006年1月,为了确定龙泉官窑的确切年代,中国科学院的专家决定用微量元素分析法,将瓷片进行断代。经过物理和化学特征的分析,这些瓷片大约烧制于600年前,误差为正负50年。这样那些与众不同的龙泉青瓷,终于有了答案。
大明处州龙泉官窑器的烧制期应该是明代从洪武到成化近一百年的时间。
在600多年前,由于明王朝刚刚建立不久,征用了龙泉最好的窑厂作为官窑,征集了最好的窑工,使用了最好的瓷土和釉料,形制上因承元制,不计成本地生产出最好的龙泉青瓷,送到皇宫供皇室使用。到后来这些龙泉青瓷珍品,还被作为明王朝的赐品。而那些次品被打碎深埋起来,决不允许它们流入民间。
展览
“官窑与民窑尽管只有一字之差,但却有着天壤之别。这两者在生产工艺、图案纹饰、艺术价值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差别一般人并不了解。”叶英挺说。“所谓的民窑主要以普通百姓为服务对象,根据市场的不同需求,选择适当的地方进行自行生产与销售各种瓷器。目前在龙泉已发现的窑系里多以民窑为主,其在造型、结构、用料、造材等各方面都具有很强的主观随意性。”
实际上,龙泉青瓷肇始于三国,兴起于北宋,在南宋到元达到鼎盛,明代中晚期后开始衰落,其生产历史长达1600多年。元代龙泉窑的繁荣为明初龙泉官窑的设立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明龙泉官窑器延续了元代的大器风范,将厚实雄浑的审美理念发挥到极致,之前往往将明初龙泉窑青瓷与元代龙泉青瓷混为一谈,或笼而统之断为“元末明初”,这也在一个层面上说明了两者的相承关系。
龙泉官窑
从目前处州青瓷博物馆征集到的—批明初龙泉官窑青瓷碎片及结合传世完整器来看,明龙泉官窑青瓷在烧造工艺上达到了一个难以企及的巅峰,无疑代表着龙泉窑瓷器烧造史上的最高水准。以刻花为例,明龙泉官窑青瓷主要以刻花为饰,精美绝伦,花纹与青如翡翠的釉色融为—体的刻花工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高度。
刻花是龙泉窑青瓷的传统装饰工艺之一,北宋时期的刻划花装饰曾经盛极一时,但到了南宋,由于石灰碱釉的运用和多次上釉技术的掌握,龙泉窑青瓷往往素面朝天,转向以釉色取胜。其实釉色的玉质感固然是世之所好者,但釉层一加厚,原先的刻划花很容易被厚釉所覆盖。所以到了元代,又流行露胎、贴塑、模印等装饰手法,这样玉质感的釉色和花纹图案的装饰效果就可以兼得了。明龙泉官窑器将刻花与厚釉结合得恰到好处,从而使刻花装饰工艺取得了新的突破。
仔细观察.
明初龙泉窑曾与景德镇并列,同时为朝廷烧造瓷器,其精美程度从中可窥一斑。至明中后期,仿龙泉青瓷的出现、青花瓷的挤压、明政府对海上贸易的控制及严苛的税率等多种因素的作用,让依靠外销、名声斐然的龙泉窑最终没有逃脱衰落的结局。明初的繁荣并不足以挽救龙泉窑整体下滑的命运,但正是因如此,如今有了官窑身份的龙泉瓷价值渐渐被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