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上海知名“土著”又惹事?超300个小区已发现!

新闻坊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李仕婧

2024-07-16 18:41

说到上海知名"土著"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貉

相信大多数上海人民

都已经认识了吧?

这几年越来越多小区都能看到!

最近几年,小坊多次报道过有关貉的新闻。全市已经有超过300个点位发现过貉,总数在3000至5000只,但"貉"丁兴旺的同时,也给不少小区带来了麻烦。

今天小坊要说的貉

是在闵行区被发现的

求助人告诉坊记

这一家貉直接在他们家

筑巢、繁衍后代...


一家七口来"不速之客"

"请出去"有点难...


陈先生家住闵行区

华漕镇兰侨圣菲小区

下面这个画面拍摄于今年6月

四只刚出生的貉全身透出粉色

正从陈先生家的花园

沉降缝中钻出

与陈先生一家隔窗对望

此前,陈先生并不在意这一家的到来。直到今年6月,其中一只动物对家中的宠物猫发起了攻击。陈先生说,此前在花园中,这户新邻居就已经与自己发生过几次对峙,"邻里关系"处得有些"剑拔弩张"。


后经林业部门认定,这一家七口是上海的土著,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貉,画面中的这四只小貉,出生才刚满月。



看到这群新搬来的小动物,陈先生的女儿表现出好奇、惊喜和兴奋。当女儿问到“我们怎么把它引出去呢”,陈先生也有些无奈:“要是你不小心靠近它们,它的爸爸妈妈以为你要伤害它们,会扑过来咬我们的。


每年4-8月,是貉的繁殖期,这段时间不仅活动频繁,而且由于母貉处于哺乳期,为保护幼崽,领地行为也更强,往往认为被挑衅或有危险后,应激反应远比平日来得强烈虑到女儿年幼,又爱在花园中玩耍,陈先生有些担忧,于是向物业反映了情况。

滕逸然 兰侨圣菲小区物业经理

因为是在业主家的地板下面,拆掉后能够看清下面有好几只,一只大的带着几只小的。我们联系了林业局和区里面(相关单位),确认是貉。


小区“老熟人”

同一屋檐下,相处底线在哪?


一墙之隔的181号业主汤先生则告诉记者,这只貉已经是这一带的"老熟人"了。一段2022年拍摄的视频显示,一只大貉正在偷吃汤先生放在花园里的狗粮。


兰侨圣菲小区地处闵行区华漕镇,是一个绿化茂密、水系充沛的别墅区。闵行区林业站的专家在小区内实地勘探后发现,这里几乎具备了野生貉长期生活的所有条件,尤其是陈先生家,可以说是貉栖息的理想之所。


林业站来到陈先生家实地探勘后,与物业建立了直接联络机制,并建议陈先生先按兵不动,同时做好湿垃圾及猫粮的管理。

吴迪 闵行区林业站副站长

貉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包括上海市野生动物保护条例,都是受保护的,禁止猎捕禁止伤害。

不过,毕竟家里有小朋友,不能总是把孩子关在家里不去花园吧?而且陈先生认为,两只大貉已经与自己发生过多次对峙,除了环境管理外,是否应该有进一步的相处底线,以确保家人的安全呢?


陈先生的担忧也不无道理,家中的女儿还很小,大貉又处于敏感的育幼期,万一发生冲突了该怎么办?与野生动物近距离相处,我们是否有一条接纳底线呢?这也成了不少社区中长期出现的情况。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王放,此前4年曾连续带领团队,开展本市"貉口普查"工作。王放表示,从2020年开始,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案例是貉在居民家中的花园或沉降缝处筑巢。对于陈先生家中的情况,他也给出了一些建议。

王放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

在9月份之前小貉需要哺乳,如果单纯对于大貉进行捕捉、转移,家庭中的小貉可能会因此死亡。最理想的处置时间实际是在9月份之后到次年3月份之前,当小貉逐渐可以独立生活,配合它们的生活习性可以用酒精、消毒液,或者其它强挥发性气味的东西,把它从环境中驱离。驱离后可以把沉降缝、或者花园的夹板缝隙填补。


至于眼下2个月的过渡期

王放建议

陈先生一家

尽量减少在花园里的活动

不过,与貉相处

确实有一条接纳底线

王放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

貉是不用爪子攻击的,所以它站起来或者用前爪对着市民时,更可能是某种运动的中间状态。


我的建议是可以先忍耐这两个月,这段时间减少在花园的活动,但是这个确实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完全不限制地去接受、或容忍貉在自己家院子里活动。


如果出现攻击、或携带细菌病毒是完全不一样的局面,可以邀请区林业站对这些粪便、毛发样品进行检验,科学判断它们是否有传染病、人畜共患病风险,这是我们对野生动物接纳的底线。


如果坊友们所在的小区

也有“貉”这个邻居

请牢记——

不害怕、不接触

不投喂、不伤害



编辑: 朱静文
摄像: 孙翱、乔楚、孙佳逊
责编: 籍明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