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1″

视频 | 时隔3月再发枯水警报 鄱阳湖为何又枯了?

新闻放大镜

看看新闻Knews综合

2023-03-02 17:13

时隔3个月,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再次拉响枯水警报,引发关注。江西省水文监测中心在2月27日发布枯水蓝色预警之后,3月2日又升级发布了枯水黄色预警。


预警信息显示,3月2日早上8点,鄱阳湖星子站水位跌至7.47米,湖区通江水体面积256平方公里,容积8.46亿立方米,达到枯水黄色预警标准。对比2月27日发布枯水黄色预警时的数据来看,短短三天时间,星子站的水位下降了0.43米,湖区通江水体面积下降了21平方公里,容积下降0.62亿立方米。



从卫星图上看,2月27日,鄱阳湖水体面积约1044平方公里,较近十年同期平均值相比减小了约21.8%,较去年同期缩小约30.5%,为近十年来同期“最瘦”。



事实上,今年1月以来,鄱阳湖水体面积和水位持续在低位徘徊。2月上中旬,受降雨影响,鄱阳湖水位一度上涨。2月11日,星子站水位突破了8米极枯水位线。2月15日监测到鄱阳湖水体面积明显变大,较1月31日增大约57%。不过进入2月中下旬之后,鄱阳湖水位出现持续下降,水体面积缩水明显,2月27日水体面积较2月15日缩小约35%。


据江西省水利厅官网资料介绍,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江西省北部的鄱阳湖,承纳了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这五大江河的来水,是一个吞吐型、季节性的浅水湖泊。受降雨和上游来水影响,鄱阳湖水位年变幅通常超过10米,丰水年组与枯水年组相间出现,水域面积相差极大,历史上就具有“洪水一片、枯水一线”的自然地理特征。


一般情况下,鄱阳湖水位在4月开始上涨,在7、8月时达到最高,进入9月后逐步下降,到第二年的1、2月降到最低。但在去年夏季,受高温干旱影响,鄱阳湖星子站水位一度跌破7.1米,创下70年来新低,水体面积也随之缩水8成左右。星子站附近原本四五公里宽的湖面被滩涂挤成了一条干瘦的河道。鄱阳湖的缩水,也对沿线及环湖地区居民饮水、农作物灌溉、通航、鸟类栖息、鱼类生存等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中国天气网气象分析师胡啸认为,鄱阳湖目前的枯水,与天气因素脱不开关系。去年夏季本是汛期,但整个长江流域都处于副高压控制之下,气温明显偏高、降雨明显减少,叠加上游来水减少等因素,导致鄱阳湖水体因“汛期返枯”而迅速缩减。此后的秋冬季节虽有小幅降雨,但总量跟汛期相比还是有限,从而导致鄱阳湖水位总体持续保持在低位。根据最新的气象预报,未来一周,鄱阳湖流域的天气仍以晴或多云为主,气温持续偏高,降水相比常年同期明显偏少。因此预计,鄱阳湖水位还将持续走低。预计要到6月份前后进入梅雨季节时,随着降水的明显增多,鄱阳湖的水位会出现明显回升,缩水现象会得到一定缓解。 



有网友担心,眼下正是春播春耕时节,鄱阳湖再发枯水警报,是否会给沿湖地区的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对此,胡啸表示,目前春播正自南向北进入到一个相对高潮的时间段,但一些主力品种如早稻的播种,还没有推进到鄱阳湖地区。事实上,相比降水,早稻对于低温天气可能更加敏感。而对于另一个主力品种油菜来说,晴朗天气也更加有利。因此,鄱阳湖的缩水对今年农业的生产的影响还没有得到体现。不过,他也提醒,相关部门还是要密切关注水位,做好相应预案,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灌溉水源不足等情况。


(看看新闻Knews编辑:金梅 张蕴昆 阮丽)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