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

视频 | 青海:近15万牧民当上管护员 吃上生态饭

权威发布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李柏林

2024-05-24 12:23

国务院新闻办于今天(24日)上午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围绕“坚定不移做‘中华水塔’守护人 走好青海高质量发展之路”作介绍。



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生态地位非常地重要。青海省委副书记、省长吴晓军介绍,近些年青海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第一,突出制度性创新。扎实推进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加强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保护,率先建立了自然保护地制度标准体系,三江源国家公园率先实现省州县乡村五级国家公园管理体系,祁连山国家公园将生态保护、民生发展、民族团结融为一体,首创“村两委+”社区共建共享模式,青海湖国家公园形成了高原独有的“水草鱼鸟兽”共生生态系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迈出坚实步伐。


第二,突出系统性治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持续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突出体现为“一增、双减、三优”。所谓“一增”就是“绿色家底”不断丰厚,草原植被盖度达到58.12%。“双减”就是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双缩减”。“三优”就是大气、水、土壤环境质量持续优良,全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始终保持在96%以上,长江、黄河、澜沧江出省境断面水质保持在II类及以上,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三是突出科学性转化。大力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大家比较熟悉的是我们的“光伏羊”,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我们在沙漠戈壁滩上铺上光伏板,水分蒸发量减少30%,风速降低50%,原来的不毛之地现在长出了绿草,牛羊又回来了,当地牧民亲切称之为“光伏羊”,把生态保护、清洁能源发展以及农牧民增收有机结合在一起。


四是突出了普惠性共享。始终坚持生态文明共建共治共享,生态文明理念不断深入人心。我们创造性地设立了生态管护员公益岗位,全省14.6万牧民放下了牧鞭,吃上了生态饭,当上了管护员,特别是许多管护员因为离自然最近,拿起了相机,扛上了“大炮筒”,拍摄了许多作品,成了摄影家,很多作品在国际和国内一些大赛上获得大奖。他们拍摄的是动物,展示的是生态,体现的是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热爱。


“中华水塔”、三江之源属于青海,更属于全国人民,也是世界的。青海将坚定不移做“中华水塔”守护人,让绿水青山始终成为青海最大优势、最大骄傲。

编辑: 常颖
责编: 丁桃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