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阿尔茨海默病新药落地上海社区医院后
新闻透视
看看新闻Knews记者邱旭黎
2024-07-08 12:16
上个月底,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新药“仑卡奈单抗”率先在上海投入临床使用,在三甲医院落地的同时,这款新药更是第一时间在社区基层医疗机构得以应用,更加贴近药品的使用人群——阿尔茨海默症早期患者。那么,一周过去了,这款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可以配到的新药反响如何呢?
得知可以用上阿尔茨海默病新药的消息,王阿婆的女儿特意带着母亲从常州赶来上海的。王阿婆在豫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检查和评估,被诊断为轻度认知损害期,符合新药的使用要求。办理住院后,老人就开始接受新药的输液治疗。
虽然住在社区医院,但从诊疗方案的确定到输液,再到结束后的监护观察,每个环节都由仁济医院专家和社区医院医生共同制定执行,患者和家属都表示非常满意:“新药上市一个星期就已经用上了,然后各方面的环境非常好,全程都有医护人员陪同我们做各项检查,所有的程序都是非常顺利。”
不用去三甲医院人挤人,就能接受最前沿的药物治疗,这给患者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让社区医疗机构备感振奋。“这款新药能够跟三甲医院在同一批次、第一时间落到基层医疗机构,我觉得这是得益于三甲医院和社区的一个分级诊疗的模式。”豫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张扬感慨。
豫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全市第一家开设认知障碍门诊的社区医院。去年起,他们就与仁济医院钻研认知症的王刚医生团队合作,在上级专家指导下,探索老年脑健康医防融合一体化的模式。在社区医院住院的病人,会被安排参加认知康复的八大训练课程,包括脑力小课堂、妙趣手工等。医院还为他们组建主题社团,希望能从社交、认知、言语、肢体功能等各方面逐步改善他们的认知功能。豫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认知功能障碍诊疗示范性病区护士长杨洁介绍说,这是为了让患者们能回归到日常生活,唤起他们远期的一个记忆,同时也锻炼他们脑部和手部的灵活性,创造一个社交环境。
在仑卡奈单抗药物开展临床应用前半年,仁济医院和豫园社区卫生中心就开始对相关流程和细节进行研究,希望能通过上下级医院合作诊疗的模式,来更好服务有需要的患者。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内科主任王刚介绍了他们和社区医院的具体分工。“筛选合适的病人是由我们三级医院来完成的,最后确认这个病人合适用药以后,可以让他转诊到社区医院用药,去社区医院相对来说更加方便,而且在费用方面也有优势,最后用药结束后的评估和整个病情的随访,由社区医院的认知障碍治疗团队和我们一起携手完成。”
短短一周,就有三位病人在豫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了新药治疗,还有30多位病人也已通过初筛,等待后续治疗。据了解,目前除了仁济医院外,还有包括瑞金、长征在内的多家三级医院都已启动与社区医院的全专联合门诊试点。通过上下级医院的分工协作和转诊机制的打通,对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建立起更科学的防控和治疗体系。“基层首诊,在转诊过程中需要转诊到三级医院,在我们完成治疗之后,后续的一些康复管理就要回到基层,把双向转诊这条路打通,让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和三级医院各自的职能在这个协作的过程中,角色定位更加清晰,让我们整个资源运用得更加高效。”上海长征医院门诊部主任李振华这样评价。
这次新药第一时间在社区基层医疗机构落地,体现了三级诊疗模式对医疗资源优化利用的促进作用,更是医联体大背景下,三甲医院和社区医院分级诊疗、精准施治、紧密合作的有效范例。这一模式为医疗资源最优化利用和慢病防控探索出了新样本。
编辑: | 尤颖慧 |
视频编辑: | 朱玲敏 |
摄像: | 孙明 |
责编: | 顾怡玫 |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