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投行开业专家谈】借鉴全球成功经验:亚投行为发展中国家代言
时讯
国际在线
2016-01-18 19:07
筹备两年多的亚洲基础设施银行于2016年1月16日在北京正式开业运行。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筹备完成并开始运行,体现了亚投行倡议的国际吸引力,也是中国外交的一次重大胜利。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开业仪式上呼吁各成员国携手努力,将亚投行建设成为专业、高效、廉洁的21世纪新型多边开发银行,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平台,为促进亚洲和世界发展繁荣作出新贡献,为改善全球经济治理增添新力量。
随着亚投行开始运行,如何建立各方都能接受的高标准发展融资规则成为亚投行的第一大考验。金立群行长强调,“亚投行要按照国际最佳准则来运行,但对国际最佳准则的看法是不同的。如果你这个所谓的国际最佳准则,不吸收最近30多年来发展中国家的经验,不接受中国的发展经验,就称不上真正的国际最佳准则。”亚投行必须通过起初阶段的项目运行,向世界展示亚投行开放、透明、高标准的操作运营准则,从而树立国际声誉。
第一,在内部治理结构方面,亚投行吸取已有多边机构的经验教训,做到职责分明、精炼高效。在公司内部治理领域,一方面,亚投行沿袭已有国际机构委托-代理的治理框架,设立理事会、董事会、管理层三层架构;另一方面,也吸取了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行常驻执行董事会等国际机构的教训——不必要的业务干预和官僚臃肿严重制约了机构的运营效率。因此,亚投行董事会和管理层职责分明:董事会批准所有重大决策,管理层在董事会批准的政策下,负责银行的日常运营。同时,为了有效防止亚投行内部出现腐败问题,亚投行还专门设立了一个内审机构,直接对董事会负责。
第二,在业务运行标准方面,亚投行结合现有多边机构实践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实际需求,建立符合成员国需求的理念和标准。亚投行将会借鉴世行等开发机构的安保政策经验,在项目运营过程中,避免或最小化项目对环境和社会的负面影响。在借贷管理的国际规则方面,包括债务初始形成规则、债务管理规则和债务不可持续时的债务减免和债务重组规则,亚投行应该积极吸收这些有益经验,提高自身业务管理水平。同时,还要借鉴发展中国家的自身经验,并考虑发展中国家的需求。建立在严格风险评估之上,亚投行的借贷政策将会坚持南南合作中不附加政治条件和不干涉内政原则,不对借款国的国内发展模式进行干预。中国官方发展融资机构在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也将会被亚投行吸收。
第三,在业务运营方式方面,亚投行积极向私营机构学习,形成灵活高效的业务运行模式。与已有的多边开发机构坚持僵化的规则框架和运行模式不同,亚投行将会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业务运行方式。主权信用担保贷款将是亚投行的主要业务,主要做中长期贷款,最长可以到35年,属于准商业贷款,利率处于双边援助和商业贷款之间。亚投行除了学习私营机构的管理经验,在项目评估过程中,亚投行也坚持商业化原则运行,投资项目的回报性和风险暴露情况是重要的考量。同时,亚投行还积极运用股权投资和担保业务的方式,加强同私人部门的合作。
第四,在与国际机构关系方面,亚投行将会加强与已有多边开发机构的合作,共同推动亚洲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和国际发展融资规则的完善。一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由于资金量需求较大,需要世行、亚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等机构共同合作才能提供足够的融资支持。亚投行可以尝试与已有开发机构提供银团贷款、共同建立项目库、共同担保和联合融资方面加强合作——通过项目合作,亚投行不仅可以分项目融资风险和成本,还能够交流项目评估和业务操作标准。未来的国际发展融资标准,应该是已有多边开发机构和新兴开发机构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协调的结果,亚投行专注于发展中国家和亚洲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将会为国际发展融资改革贡献新的力量。
最后,在机构独立性方面,亚投行坚持按照协商一致的《章程》原则,以开放透明的形式运行。虽然亚投行是在中国倡议下建立的,并且中国是目前的大股东,但是亚投行是一个各国授权之下的多边国际机构。亚投行的生命力取决于其在独立性和效率方面的声誉。既有的多边机构就是因为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控制,使得发展中国家的参与不足。亚投行着眼于长远的国际金融治理改革和国际发展事业。中国将按照《章程》授予的权利,积极发挥大股东和主办国的贡献和影响力,在项目选择、人员招录等运营层面坚持透明开放原则以确保亚投行的独立性和良好国际声誉。(刘玮,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