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诗书画 | 厉害了!许多名校的校训都出自这本古籍
看看新闻Knews综合
2019-06-02 18:49
宋代,是中国雕版印刷业最发达的时代,那个时候基本在全国各地都能刻印书籍。但是因为各地的地理条件、人文条件各有不同,刻印技术的发展程度和繁荣程度也各有不同,因此在当时也形成了四川、浙江、福建也就是蜀、浙、建等几大著名的刻印中心。我们今天要一起赏读的古籍,藏于上海图书馆的宋建刻本——《礼记》,就是南宋绍熙年间由建安余仁仲所刻印的“万卷堂家塾刻本”。
“余仁仲”是著名的“建安余氏”的家族成员。“建安余氏”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坊肆刻书家族,他们世代居住在福建建安县崇化坊书坊镇,从北宋至明代累世从事雕版印刷事业。在余氏传世的宋刻本中,“余仁仲万卷堂”最为有名。我们今天要欣赏的这部《礼记》就是余仁仲的代表作。
《礼记》据传是由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和他们的学生所作,主要记载的是先秦的礼制,是体现儒家思想的经典书籍。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一窥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教育思想和美学思想等。
当然,这本书的思想也随着孔门世代相传,到了西汉传至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从子戴圣,形成了“大小戴之学”。在东汉末年,儒家学者郑玄编注《小戴礼记》,从此小戴之学逐渐兴盛,而大戴之学却逐渐式微。唐朝以后,随着科举考试的推广,郑玄所注的《小戴礼记》也获得了更广的接受度和认可度。
宋刻本《礼记》正是小戴之学的代表。书页中的字迹流畅优美,纸墨更是精良无比。而且在每卷之后都经、注、音义的字数等,还有“余氏刊于万卷堂”、“余仁仲刊于家塾”、“仁仲比校讫”等字样。
这部《礼记》是刻书家余仁仲刻于宋代绍熙年间。但书中其实并没有落款点明刻书的时间,那我们怎么确认它是宋代绍熙年间刊刻的呢?在现存的余仁仲所刻《春秋公羊经传解诂》中,有“绍熙二年”的刻书识语,而且书本字体与此本《礼记》风格是一样的,所以我们也就可以知道这部《礼记》也刻在绍熙初年。
其实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也藏有一部由余仁仲刻印的《礼记》,二者是同出一版,但是仔细对比,会发现有个别文字有所差别,那么这又是什么原因呢?上海图书馆的《礼记》藏本为初印本,其中有多处错别字;而国家图书馆的藏本为后印本,已经把之前的错字订正了。而且有学者研究发现,余仁仲所刻印的其他古籍如《春秋公羊经传解诂》、《春秋谷梁传》等,同样也有初印和后印的区别,在后印版本中同样做了订正。
由此也能看出余仁仲作为刻书家,不但具备专业素养和责任心,也对内容系列有成熟的规划,这使得他刻印的书本兼具形式和内容的双重价值。也正是因为历代前辈的这种严谨态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思想瑰宝才得以在时代流转中不失本色。
而且直到现在,《礼记》中的优秀思想仍然发挥着重要的教化作用。比如当代中国很多大学都喜欢借用《礼记》中的一些名言警句来当作校训。厦门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止于至善”,河南大学校训是:“明德新民,止于至善”。这其中的“止于至善”四个字就来自于《礼记·大学》篇,指的就是一种趋于完美的卓越追求。
大概古人在刻印书籍时,也是秉承着“止于至善”的端谨的态度一般,才做得出真正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优秀作品,让千百年后的我们依旧赞叹不已。
(《诗书画》项目组 编辑:周一)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