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滑板车抽检:半数不符合国标标准 几大部件存在安全隐患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黄思宇
2017-05-25 13:27
“在我们针对儿童产品做过的‘比较试验’中,儿童滑板车创下了‘不合格率’的新高,问题严重。”今天(5月24日),上海市消保委副秘书长唐健盛在针对儿童滑板车召开的“比较试验情况通报会”上提到。
“儿童滑板车”比较试验情况通报会上,中检集团玩具部经理伍雁翔现场解析儿童滑板车关键部件
所谓的“不合格”,指的是这些产品尚未达到最基本的要求——国家强制性标准。儿童滑板车作为近年走俏的儿童玩具,国标出台时间不长,2016年1月1日起才正式实施,对全部技术内容作出强制规定。
市消保委选取本市流通领域的儿童滑板车进行“比较试验”
然而,不少生产企业显然尚未对国标予以重视。此次,市消保委针对本市流通领域的儿童滑板车进行的“比较试验”,抽取42件样品,其中,3轮滑板车29件、2轮滑板车13件,标称的最大承重从20kg至65kg不等,价格在59.9元至1498元不等,基本涵盖了市场上的主流品牌及型号。参照国标,“比较试验”对包括小零件、刹车、车轮尺寸、把立管等数十项指标进行“安全性能”测试,结果只有22件通过全部测试项目。
未达标的近半数20款产品,问题集中在“把手末端太细”、“把立管强度不达标”、“结构缺陷”等,或引发使用过程中砸伤、夹手等安全隐患。
“把手横管”是儿童滑板车上的突出部件,为避免滑板车在骑行中意外侧翻时,“把手”砸伤使用者或旁人,因而把手末端不应太过尖细。标准要求,儿童滑板车把手末端的直径不应小于40mm。测试结果显示,有10件样品把手末端直径小于40mm。
根据国标,儿童滑板车“把手横管”末端直径不应小于40mm
“把立管”作为儿童直接控制滑板车的部件,除了可调节高度、控制方向外,还承受着儿童部分体重。为避免意外坍塌,把立管应当有足够的稳定性和强度。标准要求,可调节高度的把立管至少要有两个锁定装置,以防突然的高度变化。测试中发现,有1件样品未配置“双重锁定”。
同时,对“把力管”的要求还包括“须经受垂直方向100kg持续5分钟的强度测试,在测试中把立管不能倒塌、断裂,锁定装置不能损坏或失效”。结果却显示,有2件样品的把立管锁定装置在强度测试中失效导致把立管向下塌缩,3件样品的把立管在强度测试中弯折倒塌。
有三件样品的“把力管”在根据国标的强度测试中“弯折倒塌”
“把力管”上的“圆形定位孔”用于调节高度,但“管”的厚度和“孔”的大小却也需讲究,因圆孔与儿童手指粗细差不多,可能存在手指伸入孔内被卡住的风险。标准要求,儿童滑板车在任何厚度小于1.58mm的刚性材料上,深度不小于10mm的可触及圆孔的直径不应在6-12mm之间。测试结果显示,有6件样品含有尺寸危险的圆孔。
6件样品的“把力管”上发现“危险圆孔”
滑板车上活动最多的部件便是车轮,但较少人会注意车轮与车身支架间的间隙,这类间隙若与儿童手指粗细相当,则可能存在夹伤风险。标准要求,儿童滑板车活动部件的可触及间隙不应在5-12mm之间。测试结果显示,有7件样品间隙不合规,存在“夹伤”风险。
7件样品的“车轮与车身支架之间间隙”存在“夹伤”风险
此外,“比较试验”还发现部分样品存在着缺少警示语或标签标识不规范的情况,如缺少成人组装、小零件等警示语,缺少电池标识、使用说明、非充电电池不能充电说明等,无厂商信息、中文标识等。
随着儿童滑板车的走红,其引发的伤害也并不少见。市消保委针对此次“比较试验”,向厂家呼吁,应严格参照国标规范生产,对“合格线”以下的产品采取“召回”措施,以免引发伤害。同时,市消保委提醒家长,选购需谨慎,除了需要鉴别正规标识等产品信息以外,还需仔细查验商品,重点检查把手、把立管、车轮、刹车、配件等可接触部位,为儿童的使用自行把关、消除隐患。
(看看新闻Knews记者:黄思宇 编辑:刘喻斯)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