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广场复建5年 有了专业剧场 音乐剧的春天来了吗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王琳琳
2016-09-27 08:14
租界时期,这里曾是“远东第一大赌场”法商赛狗会,解放后则成为了上海最大的政治文化集会场所。五年前,沉寂多年的上海文化广场重新开门迎客。建成后的文化广场成为了目前世界上最大、最深、座位最多的地下音乐剧场。今年9月,上海文化广场迎来复建开业5周年。这座历史悠久的上海地标建筑,从复建之时就定位为“音乐剧专业剧场”。首部自制音乐剧《春之觉醒》盛大首演,成为其走向成熟的标志性剧目。而文化广场对音乐剧演出的5年深耕,也培养出了固定的观众群。从市场来看,音乐剧的春天已然到来。
老上海人对文化广场的记忆清晰而鲜明。当年,它既是召开集会的大会场,又是临时露天剧场,还支起过上海最大的银幕,放映比一般电影院早的特供片,占据了一代人的“露天电影”记忆。5年前,这里摇身变为下沉式音乐剧院,2011年8月,一座包含2011个座位的下沉式音乐剧专业剧场在复兴中路亮相。成为当年上海最重要的新建文艺场所。
文化广场原址 1928年创办的法商赛狗会“逸园”
文化广场的原址是1928年创办的法商赛狗会,即“逸园”。解放后,上海市人民政府将其改建为全市群众性政治文化活动中心,“文化广场”的名称由此得来。上世纪90年代初,文化广场变身为上海最早的临时证券交易市场;1997年,原来的室内剧场改建为上海最大的花卉批发市场;2005年10月,花市关闭,300多家花铺全体搬迁,老旧建筑被拆除改建,继而诞生了全新的剧院。
30万块彩色玻璃拼接而成的巨型壁画《生命之源》成为文化广场标志
5年前,集锦式音乐会《极致百老汇》作为文化广场复建开业的开幕大戏,开启了剧院在节目合作制作上的初次尝试。从《极致百老汇2012升级版》到《极致百老汇2015》,“极致”系列三部曲共上演49场,总收入近1800万元人民币,成为上海首个连续上演三届、不断升级换代的音乐剧版音乐会品牌。
《极致百老汇》剧照
视频:文化广场5周年集锦
今年,文化广场开启试水音乐剧整剧制作,自制剧《春之觉醒》除了使用原有的音乐和剧本之外,舞蹈、布景、道具、服装、化妆、灯光、音响、翻译等,均为自主创作和制作完成。文化广场剧院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费元洪说:“这是一个新的里程碑。5年来,从法国音乐剧《巴黎圣母院》到《罗密欧与朱丽叶》,从英国经典大戏《剧院魅影》到德语巨制《伊丽莎白》和《莫扎特》,我们持续引进世界经典音乐剧的脚步不会停下。《春之觉醒》则开启了沪上音乐剧内容制作的新未来。”
德语音乐剧《莫扎特》剧照
5年来,文化广场共上演各类演出剧目1154场,吸引观众超过133万人次,上座率达73%。其中音乐剧和舞台剧114台776场,占67%。文化广场2017年原创华语音乐剧展演季中,7部作品中既有来自大陆完全本土原创的《奔跑的拖鞋》《紫石街》《海上音》《因味爱,所以爱》《律诗·雷经天》,也有在台湾广受赞誉的音乐剧《地下铁》,以及吸纳了百老汇主创精英结合周杰伦本人经典单曲的全新音乐剧《不能说的秘密》。这些风格各异的作品集中展现了当下原创华语音乐剧的最高品质。
文化广场自制剧《春之觉醒》剧照
前些年,中国音乐剧演出市场曾经不被看好,演出数量也远远不如交响乐、话剧、舞剧等频繁。确切地说,直到2002年音乐剧《悲惨世界》进入上海大剧院,音乐剧才被国人所广泛熟识。不过经过近些年的发展,上海已经培养起一定规模、固定的观众群。2002年,《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先后登陆京沪,引进版欧美音乐剧进军中国大陆市场的帷幕由此揭开。2007年,英文版《妈妈咪呀!》在北京和上海票房火爆,北京的16场演出成本近1700万元,最终盈利1800万元,利润率超100%,缔造当年的票房神话。
业界普遍认为,在国内引进欧美市场的成熟产品是打开音乐剧市场的第一步。事实上,自2002年起,每年至少有一部引进经典音乐剧登陆沪上舞台,其中《剧院魅影》《狮子王》都曾在上海大剧院驻演超过三个月。2011年,上海文化广场正式运营,这座地标性的新剧场也以“音乐剧专业剧场”为定位。德语音乐剧《伊丽莎白》在这里连演40场,提前半年开票的当日,甚至有观众凌晨三点到剧场门口排队等票。一切都表明,持续不间断的市场培育正在初显成效。
德语音乐剧《伊丽莎白》剧照
如今,剧院作为艺术生产展演的中枢平台,已经开始通过创新的手段适应“互联网+”的时代发展需求,提高智能化的运营能力,成为分享经济的平台,为产业链提供智能服务。文化广场的智能化平台也将进一步解决剧院运营数据碎片化、会员管理低效、推广营销低频、观众行为模式交互原始等问题,未来更期望带动商旅文共同发展、周边区域经济和人文建设,形成社区生态,优化经济发展格局,实现从传统型经营模式向智能化建设平台转型。现在,手机官网化作一道桥梁,连接起线下的剧场艺术与线上的生活形态。从手机在线选座、电子扫码入场、手机导航领位到电子卡司表、电子节目册等,手机官网将以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思维方式,全力营造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全新观剧模式。
视频:剧院智能化平台
在业界有一种说法称“年人均GDP一万美元”是音乐剧产业发展的一个转折点。日语版《猫》诞生于1983年,韩语版《剧院魅影》在2001年面世,也是在这两个年份,日韩两国年人均GDP超过了一万美元。上海和北京分别在2008年、2009年跨入“年人均GDP一万美元”大关。如今,中国多地省份也先后跻身这个行列。照此说法,中国音乐剧的春天似已悄然而至。
(编辑:张梦迪)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