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5″

视频 | 下一任北约秘书长 是他了?

子午观潮

看看新闻Knews记者周雯飞

2024-06-20 23:01

在选定新北约秘书长的过程中,西方内部呈现多元且复杂的立场。如何确保北约内部的稳定和团结,是吕特迈向北约掌门人道路上的重要一关。


他是欧洲政坛的“普通人”,身高194厘米,至今单身从未结过婚,骑自行车上下班,每周还会去中学支教。


他是“不粘锅首相”,灿烂的微笑是政治武器,担任荷兰首相13年,总能毫发无损地摆脱政治麻烦。


他就是荷兰首相马克·吕特。


眼下,这位看似“普通”的首相成为了外界的焦点。因为荷兰媒体6月18日报道,马克·吕特将接替延斯·斯托尔滕贝格,于10月出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秘书长。


当天,正在美国与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共同出席记者发布会的斯托尔滕贝格回应说:“马克作为首相经历丰富,他是亲密的朋友和同事,我因此强烈相信北约很快会就我的继任者作出决定,这对北约和我个人来说都是好消息。”



吕特竞逐北约秘书长一职并不顺利


现任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曾任挪威首相,2014年10月起担任北约秘书长,迄今已两度延长任期,本届任期将于今年10月结束。


随着斯托尔滕贝格任期将尽,他的继任者浮出水面。除吕特外,还有爱沙尼亚总理卡拉斯和罗马尼亚总统约翰尼斯。而随着约翰尼斯的意外退选,吕特脱颖而出,成为新一任北约秘书长的热门人选。


据悉,北约秘书长提名需获全部32个成员国一致同意才可通过。今年2月,吕特已获得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等大多数北约成员国领导人的支持,但匈牙利对他继任北约秘书长持反对意见。


可就在6月18日,事情发生了转变。匈牙利总理欧尔班表示,鉴于吕特支持“一笔交易”,匈牙利准备支持其出任北约秘书长。


欧尔班口中的“交易”指的是他与现任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达成的共识——匈牙利不会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出钱出力”。


对此,吕特表示:“如果将来担任北约秘书长,我将全力支持斯托尔滕贝格和您之间达成的共识。”


可以说,通过满足匈牙利提出的条件,吕特就此扫清了通往北约最高职位的关键障碍。


“吕特竞逐北约秘书长一职的不顺利,其实呈现了西方内部多元且复杂的立场,尤其在俄乌问题上。特约评论员王强表示,吕特曾在北约内部多次批评匈牙利,两者之间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存在较大的矛盾分歧,但这种分歧显然不是个人恩怨。王强强调,匈牙利总理欧尔班本人相对保守,他与其他欧洲国家在许多问题上的看法不一致。如何维持和平衡好成员国之间的稳定和团结,是吕特迈向“北约掌门人”道路上的重要一关。



新任北约秘书长热门人选什么来头?


现年57岁的吕特可谓是欧洲政坛的“常青树”。


2002年,正式步入政坛的他,先后出任荷兰社会福利部国务秘书和教科文部国务秘书。2006年大选中,自民党失利,党首辞职,吕特当选自民党主席,当时他还不满40岁。四年后,他就成了荷兰首相。


之后,他在2012年、2017年和2022年的竞选中三度连任,执掌荷兰的时间长达近14年,他是荷兰任职最久的首相。


作为首相,吕特的平易近人作风颇受赞赏,灿烂的笑容是其标志性的政治武器。但在执政风格上,吕特常称自己以英国历史上两名首相丘吉尔与撒切尔为榜样。丘吉尔和撒切尔都是自由经济的拥护者,而且他们都以立场坚定、手腕强硬的执政风格著称。


据悉,今年的北约峰会定于7月9日至11日在华盛顿举行。北约有意赶在7月峰会举行前就新任秘书长人选达成一致。而吕特将在荷兰新政府正式组建后卸任,时间同样可能在7月。


自2022年2月乌克兰危机骤然升级以来,吕特一直是欧洲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支持背后的推动力量之一。


在他的领导下,荷兰增加了防务开支,跨过北约成员国的“门槛”,即防务开支达到或超过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并向基辅提供F-16战斗机和武器弹药等。


去年,荷兰还与丹麦共同主导了一个有11国参与的联盟,为乌克兰提供F-16战机相关培训,这被视为吕特作为北约秘书长潜在人选的“操练”。


今年初,也就是在吕特首相任期的尾声,荷兰与乌克兰签署了一项为期10年的安全协议。


吕特曾表示,乌克兰危机是他寻求北约领导层职位的重要原因。


因此,如何维持北约对乌克兰的支持,同时避免与俄罗斯开战,将对吕特构成重大考验。王强认为,随着美国共和党候选人夺得总统大选的呼声越来越高,一旦特朗普上台,美国对外军事援助的方式和力度都会有所调整。届时,北约政策也会随之改变。王强强调,从荷兰首相转为北约秘书长之后,吕特需要在各方政治势力的博弈当中找准平衡点,否则在目前政治激化愈演愈烈的风潮之下,北约何去何从将是一个问题。



“亲华首相”接掌北约 东进亚太暂缓脚步?


作为冷战时期集团对抗的产物,北约,名义上是跨大西洋同盟,但实际上完全由美国主导。


近年来,在斯托尔滕贝格领导下,北约积极配合美国的战略方向,并企图染指亚太,推动“北约亚太化”。


其实,早在2006年,美国就在北约里加峰会前,主张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建立伙伴关系。这些年,日、韩、澳、新四国一直被北约当作其“全球伙伴”的一部分。尤其乌克兰危机升级以来,美国借机与日本、韩国加强互动,渲染亚洲安全威胁,竭力推动北约“亚太化”。


为此,北约甚至出台新的战略概念文件,并将中国定位为“系统性挑战”。


眼下,托尔滕贝格即将卸任,而即将接任他的吕特在担任荷兰首相期间四次访华,被外界称为“亲华首相”。据悉,吕特在其任期内促使荷兰和中国签署了多项经贸、金融、能源、农业等领域的合作文件。不仅如此,他还热衷于学习中国文化、语言,并对中方牵头的“一带一路”合作项目非常赞赏。美媒称:他是北欧国家罕见对华保持如此热情的政客。


那么,如果吕特接任北约秘书长,会在北约东进的战略上有所收敛吗?


虽然吕特担任首相期间和中国保持接触,但他担任北约秘书长后不太会改变斯托尔滕贝格一直以来的基调。”王强分析称,北约东扩是大国竞争背景下的一个既定军事战略,作为全世界唯一仅存的军事联盟,北约必须要为美国提供战略支撑。因此,即便吕特再对中国有好感,恐怕也难以改变北约对中国以及亚太的看法和立场。

编辑: 周雯飞
责编: 赵歆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