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8″

视频 | 中国之治,懂了!⑥|如何筑牢“中国之治”的共同思想基础

时讯

上观新闻

2020-01-09 13:13

主讲嘉宾:陈东(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理事长)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具有民族团结、多民族展示的优势。我们制度优越性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集中力量做精品,积累和释放反映现实生活的正能量。比如杂技《战上海》和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这些文化精品传播了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十九届四中全会还首次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作为一项根本制度提出来。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繁荣发展,就要深刻把握和坚持这一根本制度的重大意义和实践要求。我们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坚守,首先要坚定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其次,全会提出切实保障人民文化权益,也就是既要均衡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还要坚持普惠原则。例如高雅艺术进校园、市民音乐会、辰山草地音乐会等等这些定位不同的、多样化的公益性文化活动,实际上都是在贯彻落实“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


全会还要求我们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建立健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当中,社会效益一定是首位的。这样才可以保证我们的价值观是引领性的。要摒弃那些腐朽文化,坚持先进文化。习总书记在2014年10月15日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提出,文艺不要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了方向,不要沾满铜臭气。我们一定要把社会效益放在全国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塑造中,要在这样的精神引领下来做文艺精品、文化作品。比方说我们的舞剧《朱鹮》,表现了环保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题。这只“鸟”不但飞到了日本,还飞到了美国,常演不衰。现在演出了已经超过两百场。


我到新疆去做一个的选秀节目,每个参赛者要演一首汉语歌曲,喀什四个县拿出了同一个版本——“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维族兄弟也都会《小苹果》!什么叫老百姓喜闻乐见呢?这就是一个例子。我们最近演的《大唐贵妃》:“梨花开,春带雨……”,大江南北都会唱。为什么呢?也是因为群众喜闻乐见。


一个城市的声音,也是一个城市文化附着在个体中的生命力。比方说,只要听到:“栀子花、白兰花,三分钱,买一朵……”,你肯定知道这是上海。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