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奖揭晓 上海连续4年获奖比例超15%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张帼霞
2020-01-10 11:45
2019年度,上海市共有52项牵头或合作完成的重大科技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占全国获奖总数的16.9%,连续4年获奖比例超过15%,连续18年获奖比例超过10%。52项获奖项目中,上海市牵头完成26项,占上海获奖项目总量的50%。
从奖种和获奖等级上看,凸显创新“高度”和“难度”的高等级奖项较多。52项获奖项目中,特等奖1项(全国共3项),一等奖7项(占全国的26.9%),二等奖42项。其中,上海牵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这是2002年以来上海市牵头项目首次获得特等奖。
从学科领域、完成单位、完成人情况看,上海依然表现出较为综合的创新实力,高校牵头多但企业特别是民企参与积极性更加高涨,跨区域特别是长三角一体化高水平创新合作日益成为常态。具体来看,获奖成果有以下特点:
(一)聚焦世界科技前沿,涌现出一批前瞻性、理论性原创成果
2019年,上海市获得8项国家自然科学奖,是近年来获国家自然科学奖数量最多的一年,且均为上海牵头,获奖成果涉及数学、物理与天文学、化学、生物学、基础医学、材料科学6个学科领域。
比如,复旦大学汤善健独立完成的《随机控制与非线性滤波的数学理论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976年,著名数学家Bismut(法国科学院院士)提出一般倒向随机Riccati方程的解的存在唯一性是将Kalman的线性二次最优控制的奠基性的结果推广到随机控制系统的关键的、极具挑战性的公开问题,但多年间未获解决。汤善健教授另辟蹊径,最终将其关键的困难彻底解决,取得了随机控制领域基础性和突破性的研究成果,获得了国际一流研究学者的高度评价。这是近10年来上海首次获得数学领域国家自然科学奖,也是2019年上海所有获奖项目中唯一由一人独立完成的获奖项目。
又比如,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曹广文主持的《乙肝病毒进化和免疫遗传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新机制项目》,建立了能够提前6年预测HCC的模型;发现对高危HBV携带者进行抗病毒治疗1-5年可使HCC发病率下降78%,并可以显著降低HBV相关HCC的术后复发,使4年生存率提高了82%。符合我国公共卫生领域最迫切的现实需求。该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二)聚焦服务国家战略,集中力量攻克一批核心关键技术
一方面,着力推进航天、国防建设及国家安全等领域重大任务,构筑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平台。另一方面,始终把国家重大需求放在首位,着力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和事关国家安全的"卡脖子"问题,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
比如,上海交大过敏意主持的《面向突变型峰值服务的云计算关键技术与系统》。一秒可以做什么?可以创造8700万次的数据处理,可以产生54.4万笔订单。这组来自去年天猫双11期间的峰值数据是世界最大信用卡组织VISA交易峰值的8倍,再创数据库峰值世界纪录。从平台到商家,从物流再到客户,为用户提供“丝般顺滑”的购物体验,就有着上海交大教授过敏意团队的智慧。针对突变峰值服务研发的云计算技术,让阿里巴巴、中国联通、微博、中国邮政、优酷、饿了么等,扛住了瞬间暴涨百倍甚至千倍的交易量洪峰。
(三)聚焦社会民生领域,一批高水平成果在支撑社会进步、生态文明和生命健康上发挥更加显著的作用
科技创新关注百姓“衣食住行”,旨在提高百姓生活水平。公众普遍关注的生命健康、医疗卫生及环境保护等方面涌现了大量优秀成果。这些成果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对保障百姓身体健康、便捷百姓生活、促进城市和谐发展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2019年上海市生命健康领域获奖项目最多,共有11个项目获奖,涉及基础医学、内科与预防医学、药物与生物医学工程、外科与耳鼻咽喉颌及中医中药多个学科。
比如,由同济大学周彩存牵头,联合西安、浙江、重庆、江苏区域的医院或公司共同完成的《肺癌精准诊疗关键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项目》,成功研发出两种辅助诊断分子标志物,可将早期肺癌诊断阳性预测值从69.0%提高至95.0%。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负担,该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又比如,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周平红主持的《内镜微创治疗食管疾病技术体系的创建与推广项目》,从适应证扩展、并发症防治和预后评价上开展系统研究,创建内镜微创治疗食管疾病技术体系,取代外科手术成为符合适应证食管疾病治疗的“金标准”。食管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我国每年需手术治疗的新发病例超30万。传统外科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生活质量严重下降,而内镜微创创伤小、恢复快、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但是受食道管管腔狭小、管壁菲薄等解剖特点限制,难度大、风险高。周平红团队针对此临床关键问题,在全球首创多项内镜新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019年上海在高等级奖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奖上实现了新的突破,在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上则持续保持着较强的竞争力,既展现出上海的科创策源能力持续提升,也体现出上海这座城市开放创新的活力。
(看看新闻Knews记者:张帼霞 编辑:祝闻豪)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