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语文教育评价研讨会(2022·上海)圆满举行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综合

2022-08-29 18:51

2022年8月28日,由上海普通高校“立德树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语文教育研究中心、《中文自修》编辑部共同主办的“语文教育评价研讨会(2022·上海)”在华东师范大学办公楼小礼堂圆满举行!

受疫情影响,本次活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了严格的防控措施,采用“线上+线下”的形式,邀请本市20余名教育专家莅临现场、600余名一线教师齐聚网络会议室共同参会。本次会议分为上下午两场,分别由华东师范大学语文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谭帆和语文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中文系党委书记吕志峰主持,历时约5个小时。会议内容丰富,受邀老师纷纷表示收获颇丰。



会议概况

语文教育评价研讨会是华东师范大学语文教育研究中心和《中文自修》编辑部共同主办的品牌项目,至今已连续举办了18年,得到了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等单位的大力支持。

 

本次活动也受到了来自各区教研员、初高中语文老师的支持,本次会议收到投稿论文20余篇。作为第三方学术团体,语文教育评价研讨会旨在从学理和实际教学情况出发,以历年中高考试卷内容及考试情况为分析对象,对各地的中高考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为一线语文教师提供发声平台,探索语文教育评价的发展路径。

 

会议回顾

本次研讨会的主题为:核心素养视域下的语文教育测量与评价。语文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中文系党委书记吕志峰在会上致辞。

华东师范大学语文教育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文自修》主编王意如教授根据收到的稿件做综合报告。

上海师范大学光启语文研究院詹丹教授做了题为《材料写作的材料分析》的主旨报告。报告指出,从2008年开始,上海高考作文题从命题作文转型为材料作文,至今已有14年,如何读懂材料、分析材料非常重要。


报告分为“历史的转折”“材料的分层”“概念的辨析”“语境的生成”“观点的提升”“别样的材料”六大板块,通过对近年来上海卷与全国卷作文材料的分析,分别介绍了如何区分材料中的事实与态度、概括材料情境的边界,如何从材料中推导出自己的观点。


针对近年来频繁出现的现象型材料作文题,詹丹教授认为这类作文材料需要学生多方面深入思考,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需要不断地锤炼自己的思维水平。

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冯渊老师以《整本书阅读命题谨慎而艰难的探索》为题,进行了专题发言。冯老师以近年来多组“整本书阅读”的相关试题对比出发,深入探讨了不同命题思路背后的命题意图和学术追求,展现了上海卷在“整本书阅读”命题方面的前沿性与开拓性。

冯老师同时指出,“整本书阅读”在教学中需以策略贯通阅读过程,培养学生阅读和赏析长篇著作的能力;在命题中则需要从局部片段到整体层面进行问题设计,以完成从局部的零敲碎打,到全面的观瞻、整体的把握的转变。

上海中学樊新强老师的专题报告题目为《略谈上海卷的文言文选文特点》。报告比较了2022年上海卷与全国卷文言文选文的不同特点,并从历时性的角度出发,阐述了上海近几年文言文选文的丰富性所在。报告同时指出,经过多年的探索,上海卷的两篇文言文已经形成了比较明确的定位和功能,在文言基础知识与能力和分析、欣赏、评价等能力层面的考察上各有侧重,与现代文、古诗词考察方向一起对应了语文核心素养的四大方面,充分发挥了文本本身的育人功能。


上海市复旦五浦汇学校黄玉峰老师针对近年上海中高考作文题,进行专题发言。黄玉峰老师认为,语文学习的本质需要大量的阅读和细致的分析。读书是学习之本,积累是创新之本,接受是研究之本。

关于写作问题,黄老师指出作文的目的和教育的目的是一致的。比如,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诚信踏实的品德,说真话,抒真情,做真人;但如果套文,抄袭文,可以得高分,那么教师学生教师就会去训练套文,这样的结果,就是鼓励引导学生投机取巧,弄虚作假。

 

最后,黄老师也对中高考作文的命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认为命题的关键是“稳中有变”。“稳”,指的是作文的目的不变,每个阶段的教学要求也应该有相对的稳定性;“变”,指的是,题型要不断变化,内容要不断更新,使猜题套题者,投机取巧者人云亦云者,无所逞其技。

自由发言环节,现场的教育专家积极发言,互相交流自己的观点。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曹刚老师表示,教师应有“下水意识”,应该了解审题时的思考过程,能够把它描述成测量标准,能够判断题目是否符合学业考试要求等。此外,就会议上广泛讨论的“文体问题”,他认为任何一种文章的体式都包含了这种文章的写作目的、场景、预设对象、适宜表达的思想情感等,不同文体之间是有差异的,就初中学生而言,先要求得文章规范,文从字顺,然后才是求变、求突破。

最后,曹刚老师还在发言中引入了“奥卡姆剃刀理论”,他提出教师应以简单有效的角度去审视作文命题的题干以及日常的教学,以避免“为情境而情境”的误区。

 

 

上海市市西初级中学的肖朵朵老师作为一线语文教师发言,她认为2022年上海中考语文试卷特别关注学生在特定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了学生的思维痕迹,以及促进学生在精神上“立起来”。这份“教考一致”的试卷给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带来了很多启发,有助于教师提升综合素养,引领学生的生命成长。




现场与会嘉宾:



研讨会论文精彩集锦

整本书阅读必须转型:从内容概述到阅读策略的运用。

整本书阅读,既不能停留在全书内容的识记上,也不能停留在碎片化文本的分析和鉴赏上。整本书阅读要给学生提供的是的阅读知识和技能。

——上海静安区教育学院 冯渊

 

高考既是为不同类型学校挑选新生的选拔性考试,也客观上影响甚至引导着高中的教学方向,因此高考卷以及相关模拟卷的设计就更要及时地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从“解答题目”转向“解决问题”,从“考察学生是否掌握了特定学科的课程内容”转向“关注学生在不同情境中提出、解释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于是,测评情境化的需求也就呼之欲出了。

——上海市位育中学 颜敏玉

 

分析更注重理性判断,更注重培养思辨性阅读能力;赏析更倾向于审美鉴赏,更需要有主观情感的介入,需要有对文本个性化的语言有敏锐的感知力,对文本的主旨情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一旦当赏析题被弱化以后,对于美的鉴赏、表达、创造的能力就容易被淡化,对于情感体验、文学鉴赏的能力培养也会逐渐流于表面或者走向低层次。

——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 姜丽

 

2022年中考作文题目已经出现的几个倾向,也要引起我们教学中的关注。比如作文和整本书阅读的打通融合,以整本书阅读中的一个场景作为作文写作的一个现实情境,引导学生在提示语的思辨中开展批判性思维,建构自己的正向价值观,等等。同时,中考作文开始关注学生的表现性评价,学生要调动自己的认知思维,推断当自己获得成功时,应保持谦逊平和的心态,并以这种日渐成熟的心态指导自己未来的人生,取得更大的成长和内心的丰盈;如果自己遭逢人生的失败时,则能以一种达观豁达的心态,坦然面对失败,并以强大的自我内心引领自己一步步走出困境。

——上海市市西初级中学 肖朵朵

 

今年中考作文题的命制较之前多年通过“也”“真”“不止”“更”等副词来考查学生以比较、分析为特点的思维能力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到“逻辑思维”“辩证思维”为内涵的核心素养的评测,同时又兼顾到其他思维能力层级学生的写作实际,这也为未来作文试题命制,更多地落到反映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评价上来展现先导意义。

                                                                                                                                  ——上海市格致初级中学 何鹏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