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大狐狸走了以后 今年静安国际雕塑展还有啥看头?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周滢

2018-09-12 20:44

新一届公共艺术盛会--“2018中国·上海静安国际雕塑展”(“JISP”)将于2018年9月20日至12月20日在上海静安雕塑公园举行。



新一届展览在展品数量(58组87件)、参展艺术家及跨越国别的数量(40位艺术家)上,都超越了前四届。在与国际接轨、更具国际化的程度上,也有更精彩的表现。

奥地利艺术家欧文.沃姆代表奥地利参加2017年“威尼斯双年展”所创作的作品,此次将现身展场。这件作品艺术形态为“倒立的卡车”,观众可以通过一段楼梯进入到卡车内部,穿过黑暗狭窄的箱体到达顶部的观景平台。欧文.沃姆以“一分钟雕塑”吸引了全世界广泛关注,挑战了雕塑的传统定义,又模糊了表演和日常生活之间的界限。

一位“迟到的宇航员”更将为此次展览增添趣味和故事。这件由荷兰艺术家约瑟夫·克里班斯基创作的作品,目前仍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展出。它将姗姗来迟--从威尼斯、荷兰到上海,讲述一件伟大艺术品连通东西方文化的故事。  

本次展览在高科技和新媒体的运用上,也颇具看点。由中国当红新秀“冯晨”带来的《光的背面》将展现一个当代艺术的活力和新生力量的强劲。借助“百叶窗”的艺术手段,艺术家试图解剖录像中视觉听觉之间的同步,让观者思考:到底是我们应该信任感觉还是感觉有可能在说谎?



而在公共性及互动层面,欧文.沃姆的“香肠人”(作品《食色生活》)和“暖水袋人”(作品《冷暖人间》)简单明确,很容易为公众所接受,又能通过其“幽默”的表达,体会到其中的批判意义和对现实的思考;哈罗威的雕塑作品《头头是道》,以多彩的头型铝制铸模,每颗头的表情在陶醉、疑惑和惊讶中徘徊,展现了这位美国艺术家以幽默和实验精神颠覆近代艺术史的陈词滥调的艺术个性。

自2008年首届雕塑展筹备以来,“静安国际雕塑展”以双年展的形式呈现,至今已是第五届。每一届的展览水平、知名度和公众参与度都在不断提高。



2010年,雕塑展首度亮相,囊括当年公共艺术类许多荣誉、入选“静安十大文化事件”,并有 21组31件国际大师级雕塑作品被永久保留在公园内。“2012中国·上海静安国际雕塑展”规模和影响力超过第一届。不仅国内、外媒体进行了广泛报道,国内外专业机构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展览期间举办了“公共艺术与城市发展”为主题的第一届国际公共艺术论坛,建立了静安区青少年公共艺术教育基地。当年参观游客达到43万余人,前来参观的代表团及社会团体100余批次。2014年展览,邀请了来自11个国家的15位艺术家携59件作品参展。 相比2010年8国艺术家参展、2012年10国艺术家参展,有了更广泛的参与度。两个月展览,观展游客超过110万,参观团体100余队。2016年展览,国际国内共计7个国家及地区、24位艺术家,45组、300余件作品参展,在参展数量和质量上都比往届更高。

2018“JISP”的主题为“城市无界”,响应‘城市更新’建好上海的市中心”的总体思路,以公共艺术强化高质量的城市生活,让新的文化沃土增强城市吸引力,催生更具满足感、幸福感的生活方式,向全世界展现新上海风貌。


(看看新闻Knews记者:周滢 编辑:范燕菲)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