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0″

视频 | 从海派绘画看海派文化

新闻透视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章海燕

2019-01-21 15:40

这两天,上海美术圈很是热闹,上海海派艺术馆在闵行文化公园内开馆,推出了丰子恺艺术特展、"海上风起上海市美术家协会藏品展"两个大展。与此同时,刘海粟美术馆也同步推出了重磅大展海派绘画年度研究展。上海美术人集体发力,让人们从书画艺术的角度,重新了解、认识海派文化,感受海派文化的内在魅力。

在上海海派艺术馆的开幕大展丰子恺艺术特展现场,长达25米的丰子恺书法长卷《文人珠玉》,首次完整展出,这幅丰子恺从1960年到1962年历时三年创作的作品,汇集了203首他一生最喜欢的唐诗宋词。



郑振铎嫡孙郑源告诉记者,这次来就是为了看《文人珠玉》,这么长卷的书法还是头一次见。

据丰子恺先生嫡孙、丰子恺研究会会长丰羽透露,丰子恺一生熟读了这么多唐诗,才能够把一些画的意境有所表现、有所提高。

这也是1981年丰子恺作品在上海展出后,时隔38年再度回归。作为中国近现代海派绘画中的杰出代表,出生在浙江嘉兴的丰子恺与上海颇有渊源,上海是他一生中工作生活时间最长的地方,也是他创业、成名的福地。

这幅丰子恺的成名作《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是他1924年从日本游学归国后创作的,在上海一经发表,立刻引起了郑振铎的极大兴趣,并在《文学周报》上开辟专栏"子恺漫画",这也是我国出版物第一次正式使用"漫画"这个名称。



“从此上海滩就知道了他这个人,知道了他的画,满足了当时人们追求新的文化、新的文艺活动的意境的想法”丰羽回忆道。

丰子恺的作品真切反映了百姓的酸甜苦辣、人心的善恶美丑,将传统"文人画"转化为大众能观赏的现代"人文画",这也正是海派绘画的贡献。

海派艺术馆另一个重量级展览"海上风起"上海市美术家藏品展,汇集了60件珍品,堪称一部微型的海派美术史。

最引人关注的是海派绘画早期代表人物任伯年的工笔重彩《群仙祝寿图》十二条屏,画中共描绘了46个人物,笔墨精炼、设色鲜艳。据说上世纪50年代,著名鉴定家、收藏家钱镜塘路过一家古玩店时,意外发现,当即出价400元购买。

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丁设向记者介绍,当时这件作品落的是假款,是唐寅的,是唐伯虎的,后来钱镜塘先生一看不是唐寅,是任伯年的作品。

任伯年与虚谷、吴昌硕、蒲华,并称为"海派四杰",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上海的开埠,吸引了这些画家不约而同从全国各地来到上海。他们各具风格的艺术实践,将中国绘画推向了新的发展阶段。

刘海粟美术馆重磅打造的"海派绘画研究系列展"第一回,就集中展现海派绘画早期的繁荣盛况。

展览现场复原了豫园场景,在海派绘画早期,多个书画会集中豫园周边,很多画家刚到上海,也主要在豫园寓居出入,他们从自由卖画到举办聚会、展览,有组织地销售画作,开创了海派绘画繁荣鼎盛的态势。



这本1914年吴昌硕的出售记录账簿,就可以看出他的画作已经销售到全国各地。

刘海粟美术馆副馆长靳文艺:“日进斗金,当时他作为海派绘画领袖,他的画作被市场完全接受。”

今后,刘海粟美术馆还将在三到五年时间里,持续推出海派绘画年度研究展。

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主席郑辛遥表示,海派文化是非常好的课题,我们要好好挖掘上海的美术资源,用上海的美术史料来讲好中国故事。

中西融汇、多元并存、兼收并蓄、引领风尚,海派绘画的这些特点,也正是上海海纳百川城市精神的生动体现。当前上海正在全力打响上海文化品牌,作为海派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派绘画也已经成为上海独特的一张文化名片。


(看看新闻Knews记者:章海燕 实习编辑:曹临风)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