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玉刚:尊重新闻传播规律提高主流媒体舆论引导力
时讯
光明网
2016-02-26 23:38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大媒体的调研和主持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旨在时代风云变幻和科技日新月异的新形势下,提高党对新闻传播工作的领导能力,夯实党的文化领导权的舆论基础。而提高党的新闻舆论的引导力、增强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和社会影响力,形成为党的事业“鼓劲”的传播效果,就必须尊重新闻媒体的传播规律。
尊重新闻传播规律,首先要健全媒体发展的文化生态。在依法治国框架下,允许各种合法媒体都能生存,并反映不同人群的诉求,从而形成多元媒体和谐发展的良好生态。我们知道在音乐演奏中,单一音调是枯燥的,和声最美丽动听。事实上,在新闻传播中单一媒体的存在只能发出一种声音,难以真实反映大千世界复杂社会的存在镜像。在健全的舆论生态格局中,只要是合法媒体都应允许发出自己的声音,并表达不同群体的合理诉求,在新闻传播的多元化舆论竞争中凸显主流媒体的公信力,进而实现主流媒体对大多数人群的有效辐射。党对新闻工作的领导正是表现在对多元化新闻舆论的引导能力上,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姓党”,不是外在的标签和某种强制力所为,而是在媒体多元化发展中以其社会公信力自然实现的,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传播实践中的充分显现,是党的文化自信的体现,其根本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感召力赢得的人民对主流媒体的信任和尊重。因而在根本点上,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党性和人民性是统一的,这表现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与要求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的一致上。所谓宣传不是“传声筒”,而是能够形象生动地阐释党的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反映人民伟大实践和精神风貌,因而,宣传在新闻工作中就是有效传播,对于党的政策传播来讲就是一种阐释。在此意义上主流媒体同样是人民的喉舌,它反映人民的心声,弘扬党的宗旨,正视人民的疾苦和困难,抨击社会的不正之风和假、恶、丑的社会现象,激浊扬清、针砭时弊,这样的媒体才能产生真正的社会公信力。
其次,要满足社会大众差异化多层次的新闻资讯需求。随着社会阶层的分化和社会人口结构的变化,越发凸显社会大众对新闻资讯的多层次需求。在满足不同群体的各种新闻传播的众声喧哗中,一定要有社会主流价值观作为定力和主导方向,而不是“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新闻表演秀。就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闻舆论工作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各级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要讲导向,都市类报刊、新媒体也要讲导向;新闻报道要讲导向,副刊、专题节目、广告宣传也要讲导向;时政新闻要讲导向,娱乐类、社会类新闻也要讲导向;国内新闻报道要讲导向,国际新闻报道也要讲导向。这种导向不是说教,而是要求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在“润物无声”中发挥社会舆论引导力。事实上,只有你的产品受到大多数人喜欢并乐意消费,人民用心去呵护;你的新闻报道能够直面现实不虚与委蛇,以充满真情的作品牵连着人民的眼球和大众心底的诉求,才能让人民群众群众真心自愿去传播,这样的新闻媒体才是社会主流!这样的新闻才是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因此,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主流媒体多设计一些融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的好栏目,多创办一些脍炙人口、寓教于乐的好节目。
最后,要鼓励新闻媒体的创新意识,倡导在创新中加强新旧媒体的融合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在新的历史语境下,新闻媒体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舆论引导上的综合创新,从理念到内容,从体裁到形式,从方法到手段,从业态到体制机制;二是融合发展下的新媒体实践,要以新媒体的创新思维统筹媒体融合发展;三是在对外传播中以创新思维提升新闻媒体的国际传播力。
掌握新闻的传播规律、提高党的新闻舆论引导力,关键是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媒体竞争的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新闻舆论工作者要从党的工作全局出发把握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增强政治家办报意识,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精准有力。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找准坐标定位,牢记社会责任,作为社会舆论的引导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新闻舆论新格局的开创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只有全体中国人同心同德,才能实现伟大民族复兴和个人出彩的“中国梦”,这需要新闻媒体以有温度、温情和温暖人心的作品为“中国梦”的实现激发助跑的动力。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