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3″

视频 | 《繁花》首演:跨界青春班底 书写上海“世情”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王琳琳 徐玮

2018-01-27 22:48

2018年1月26日,舞台剧《繁花》在美琪大戏院首演。该剧改编自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上海作家金宇澄的同名长篇小说。舞台剧《繁花》大胆启用“跨界班底、青春阵容”,全剧由沪语演出,回望了戏剧作品鲜少表现的上世纪六十与九十年代的上海市井生活。



《繁花》首演,正值严寒雪天,观众热情却丝毫不减。三个小时的演出,全场几乎满座,台上的演员说着沪语台词逗乐打趣,观众时不时会心一笑,不过散场后却很多人哭了。舞台剧《繁花》用年轻人的视角解读经典文本,将时代的流行色、世俗的烟火气同城市的人文记忆相交织,使舞台品相呈现出一种冲淡娴雅的“上海味道”。基于35万字长篇小说进行改编,分季呈现,力图做到形散神不散,对于这样一部青春班底的《繁花》,尽管表演上还略显青涩,但整个团队的努力却足以让人动容。


舞台剧《繁花》剧照


天际紧密的电线杆、老弄堂里支出的衣架、梧桐树叶细密的纹路,一些跟上海密切相关的意象被写意地使用在各个场景的细节处。走进剧场,发现舞台上呈现一只巨大的转盘。随着剧情的演进,主演们在转盘上或走或立,时空的流逝随着转盘的移动生动地显现。


从开场一派老上海弄堂欢快的群像,到各种道具渐渐撤离,最后只剩下空旷的舞台,《繁花》在舞台空间的整体概念上是写意的。它打破年代剧写实复古的常用手段,整部剧没有采用封闭写实的空间布置,多采用单件家具和景片的方式来完成环境呈现。


青年导演马俊丰以戏剧为基点对小说做了深入研究,用多媒体、音乐、服饰造型、视觉艺术等全剧场手法完成当代青年对《繁花》的理解。舞美设计李柏霖回忆采风时的情境:“我们做了非常多的记录,在最初的五六个版本,到后来设计稿已经完全找不到最初的样子。那些累积的资料看久了,你会对城市的发展脉络有一些情感在里头,那样的情感对我们在创作的时候可能会有帮助。”


舞台剧《繁花》剧照


清淡审美  跳跃叙事

《繁花》文学基础优质,前有评弹大热,后有王家卫导演的电影作品,舞台剧《繁花》成为2018年沪上令人期待的文艺作品之一。“舞台剧《繁花》为上海而作,是献给上海这座城市的一封情书。”监制马晨骋表示,舞台剧《繁花》将分为三季陆续推出,并延续原著之细腻视角,对人们记忆中的城市细节真实描摹,同时用当代审美下的舞台表现手法进行呈现,让观众从崭新的戏剧语言中感受到这座城市不变的温度。


《繁花》原著三十五万字的体量,浓缩在三个小时的舞台剧中,《繁花》的舞台剧改编在剧作结构上就遇到高难度的挑战。编剧温方伊十易其稿,对原著结构重新进行了梳理和调整,第一季故事主要抽取了沪生、小毛、阿宝三个童年好友的经历为经线,在横截面上较为完整地呈现了原著中李李、姝华、银凤、汪小姐等人的人物命运。在舞台上,六十年代和九十年代的片段交替出现,跳跃式地完成了二十年中十多个人物的人生故事。


舞台剧《繁花》剧照

舞台剧《繁花》剧照


“两个年代的舞台呈现有非常大的区别,六十年代的画面非常清淡、美好、童真,质感轻盈,事件都非常平淡。九十年代很激烈喧闹。舞台表现就是灯红酒绿,大开大合的。但是在人物身上,关于上海人对于美好生活有着细腻而执着的追求这个点,贯穿始终。”马俊丰说,“娱乐有很多种。这戏就是一条优雅的小河。我们营造一种细腻的环境和氛围,将观众拉入到这种审美中来,让他知道这种并不常见的方式。”


戏服设计师徐家华为剧组的每位演员提供了符合人物身份的写实造型,在整体色调上进行两个年代的对比。“60年代的整体色调非常清雅,人物服装的组合也在灰度和色彩上很协调,90年代就对换一下。每个人有一个标志性的装饰物,比如李李的大金耳环,银凤的头花手绢。”


家住在陕西南路的张女士在看完演出后十分感慨:“我家就住在皋兰路,以前叫高乃依路。我和我姐小时候就经常去拉德公寓附近玩。这些熟悉的场景在舞台上演出来,还真的挺有趣的。”相对于中老年观众对历史的感悟,青年观众觉得全本沪语表达很新鲜。白领赵小姐说:“其实作为80后这一代上海人,我一直被长辈说上海话不标准,听演员用上海话说上海这几十年的故事,听起来有种莫名的感动。”


舞台剧《繁花》剧照


提纯沪语 寻根上海


《繁花》首轮演出主打青春牌,邀集了一批80、90后的上海本土青年演员担纲阿宝、沪生、小毛、姝华、银凤等主要角色。为了寻找合适的会说上海话的青年演员,剧组几乎翻遍了每一位上海籍演员的档案。最终定下来的人选,呈现出新上海的“老派味道”。根植在年轻演员身上的上海基因,使上海味道一经调教,就更原汁原味了。


舞台剧《繁花》排练照

舞台剧《繁花》排练照


石门路拉德公寓、大自鸣钟西康路、苏州河南岸叶家宅、皋兰路、茂名路南昌公寓、24路电车、国泰电影院,该剧涉及多处上海地标建筑。主创们进行了一场长达两个月的采风“寻根之旅”,拜访了原著中的大自鸣钟地区、思南路地区,听阿姨爷叔们回忆岁月往事。


舞台剧《繁花》剧照


整本用沪语演出的文艺作品多见于沪剧和滑稽戏,这两种艺术样式在观众心中呈现的沪语风格都是较为欢快市井,在题材和艺术特色上也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因此,艺术总监张翔在描述舞台剧《繁花》的沪语表达时这样评述:“从语言本身和场景入手,我们做了一些提纯,把它从日常生活往优雅和疏离感提纯,我们把它定义为优雅的市井气。而上海方言的特色也正是交融和包容。”


定调这个呈现原则之后,演员们在沪语发音上进行了许多练习。剧组请来权威的沪语专家钱程多次开展工作坊,纠正演员的沪语发音。生活在大自鸣钟地区的小毛、小毛的邻居爷叔、生活在“上只角”的阿宝和沪生,说话的方式都是有差异的。六十年代和九十年代的人物,在口音上也会存在细微区分。


作为有全国巡演计划的作品,舞台剧《繁花》全程将配备普通话字幕。第一季将演出至2月2日,首演后将进入定期常演、长年驻演、国内巡演、海外商演相结合的运营模式,让上海故事在扎根本土的同时走向世界舞台。


(看看新闻Knews记者:王琳琳  摄像:徐玮 编辑:楚华)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