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四号A星在轨测试近一年 上海航天交出亮丽成绩单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汤铭
2017-11-20 13:17
看看新闻Knews记者获悉,由上海航天抓总研制的我国新一代静止气象卫星“风云四号”A星在轨测试将近一年,来自数值预报、高影响天气监测、生态环境监测等领域的用户就卫星数据的初步应用堪称完美。
“‘风云四号’A星搭载的干涉式大气垂直探测仪、扫描成像辐射计、闪电成像仪获取的观测数据,都可以定量应用于数值天气预报。3台仪器联合应用、互相验证,产生了1+1+1远大于3的效果。”中国气象局数值预报中心模式研发室副主任韩威用“振奋人心”来描述“风云四号”A星在数值预报上的初步应用。他告诉记者,卫星搭载的干涉式大气垂直探测仪拥有1648个通道,在国际上第一次实现了静止轨道上高时间分辨率的大气垂直探测,对数值天气预报帮助很大。
在轨测试期间,数值预报中心与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密切配合,将卫星数据率先在我国自主发展的GRAPES数值天气预报系统进行了评估和试验,初步结果令人鼓舞。“好马要配好鞍”,韩威期待明年GRAPES全球四维变分同化系统的投入使用,届时“风云四号”A星的高时空、高光谱分辨率数据将大显身手。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许映龙同样感受深刻。他表示,对于台风、强对流这样的高影响天气,“风云四号”A星大大提高了时空分辨率,5分钟一次的加密观测使预报员能更加准确地判定台风的强度和位置。同时,垂直探测仪和闪电定位仪也有利于改善短时临近预报,提早捕捉到像雨转雪这样的相态变化。
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研究员周毓荃通过对比发现,“风云四号”A星具备的多通道、高频次观测以及垂直探测功能,对于人工增雨或消雹的条件选择、作业方案设计和效果评估等非常有帮助。
“风云四号”A星同时为生态环境领域带来了惊喜。囯家卫星气象中心研究员张兴赢介绍,该星显著提升了对生态环境与灾害的动态监测能力,特别是对霾、沙尘天气的实时动态跟踪捕捉;借助卫星可获取高时空分辨率的陆表高温干旱、火情监测、积雪覆盖、海洋表面温度等数据产品,实现对大气环境、陆表环境和海洋环境的实时监测,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防灾减灾提供重要支撑。
“‘风云四号’A星提供了全新的数据,使人们‘见所未见’,带来了巨大冲击。”提到卫星在科研领域的应用,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研究员陆其峰分享了卫星数据在天气分析、青藏高原气候研究、闪电成像仪应用、数据同化和模式评估等领域的巨大应用潜力。
此外,卫星数据在东亚季风观测、气候预测等气候业务,以及新能源、航空等专业服务领域小试牛刀,展现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据了解,为促进“风云四号”A星的应用,中国气象局在数据共享的软硬件建设以及共享合作机制上做了大量工作。除了国内应用外,卫星数据还将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参与世界气象组织等多边合作机制,探索建立亚太区域的减灾快速反应机制等,进一步加强卫星数据的全球共享共用。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汤铭 实习编辑:沈姝艳)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