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1″

视频 | 聚焦落实责任 气候大会将面临怎样的艰难博弈?

子午观潮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杨龙跃 夏鑫 杨臻

2022-11-07 22:53

11月6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在埃及海滨城市沙姆沙伊赫开幕。


据东道主埃及官员介绍,未来两周,预计将有来自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超3.5万人参加会议,其中包括约90位国家元首,也包括气候活动人士、社区团体、企业和媒体人士等。


以“落实”为愿景


时钟拨回一年前,COP26在无数的争议和艰难的谈判中落幕,最终达成了《格拉斯哥气候协议》,各国认可《巴黎协定》提出的“将气温上升控制在1.5℃之内”的目标,承诺到2030年将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削减将近一半;还同意加快减排步伐,在2022年提出新的“国家自主贡献”减排目标。然而,一年过去了,只有约25个国家兑现承诺,提交了新的“国家自主贡献”减排目标,其中大多数较去年相比变化有限。


2021年10月3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cop26)在英国格拉斯哥开幕


而就在COP27开幕当天,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全球正深陷气候危机,过去8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8年,实现《巴黎协定》的1.5℃控温目标几乎不可能。


世界气象组织还警告称,海平面上升速度自1993年以来翻了一番,过去两年半内海平面的上升幅度占整体上升的10%,而且,这种不可逆的变化还将持续,对沿海地区居民和地势较低的国家将构成长期且重大的威胁。


2022年,更为频繁和严重的世界各地极端天气也引发关注。欧洲遭遇创纪录的高温和热浪,以及随之引发的干旱和森林火灾;东非降雨量已连续4个雨季低于平均水平,是40年来最长的一次干旱;巴基斯坦今夏暴雨成灾,导致三分之一国土变成泽国,数上千人死亡,十万人无家可归。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11月3日警告称,“我们的地球正走向临界点,将使气候混乱变得不可逆转。”


2022年8月,在遭受旱灾的肯尼亚马萨比特郡莱萨米斯镇,一群牛在饮水点饮水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比较政治和公共政策所所长于宏源用“迫在眉睫”来形容当前的局面,“眼下,气候危机已经逐渐从隐性变为显性,危及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全球各个国家都受到了影响,而当其与经济、能源、粮食问题和地缘冲突叠加,引发了全球越来越多的气候灾害和‘黑天鹅’事件”,于宏源说道。


正因如此,“落实”成为本届大会的一个关键词。根据埃及的愿景声明,COP27显然有意以具体的落实行动,为1.5℃控温目标的“微弱脉搏”注入活力。《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也表示,期待各国通过立法、政策、项目等途径,表明本国如何实施《巴黎协定》的具体措施。


于宏源指出,联合国环境署最新发布的《2022年适应差距报告》、《2022年排放差距报告》均显示,全球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行动太少、进展太缓,国际社会尤其是发达国家急需将所有讨论和筹划的方案落实到行动中,促进《巴黎协定》的实施。


首提发达国家赔偿问题


据悉,本届大会将瞄准三大优先事项,分别是“排放”、“责任”和“资金”,具体来看,将敦促各方在减少排放方面采取大胆而迅速的行动,确保各方在增强气候变化复原力、帮助最脆弱群体方面取得进展,并在寻求发达国家在气候融资方面有所行动。


其中,“资金”既是全球气候治理的关键,也是制约发展中国家采取相应行动的最大障碍。2009年在哥本哈根举行的COP15大会上,发达国家承诺,到2020年每年提供1000亿美元的资金支持,以满足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挑战的需求。然而,十几年过去了,这1000亿美元的气候融资承诺远未兑现,其中,美国仅完成了应尽份额的不到20%,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也不足一半。向发达国家“催债”,几乎成了每年气候峰会的一个重点议题。


COP27主题日日程安排 图自《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官网


援助资金拿不到手,要求相关国家提供气候损失补偿就更是难上加难了。去年,包括美国和欧盟在内的高收入国家否决了建立“损失和损害融资机构”的提议,只同意进行为期三年的融资讨论对话。事实上,有关让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脆弱国家提供“气候赔偿”的讨论已经持续了30年。


在本届大会上,这一议题终于迎来转机。据路透社11月6日报道,COP27各国参会代表在开幕全体会议上首次将气候赔偿问题列入正式议程中。COP27大会主席、埃及外长舒凯里在全体会议开幕式上说:“这一决定为讨论赔偿损害与损失的资金问题创造了一个制度上的稳定空间,有关补偿的最终裁定将不迟于2024年。”


日经亚洲报道截图


于宏源指出,基于气候正义原则,污染环境造成的损失及治理污染的费用理应由排污者承担,让他们给因气候变化而遭受实质性损害的国家提供赔偿也是大势所趋,但要确定“气候赔偿”的规则、程序、资金机制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周鑫宇则表示,尽管都是让发达国家给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但相较于融资,“气候赔偿”的主动方是发展中国家,因此,将“气候赔偿”纳入本届大会的正式议程,无疑是一个鼓舞人心的进步。不过,无论是谈融资还是谈赔偿,所面临的政治障碍都没有改变,相关国家可能会为此附加一些政治条件,向发展中国家施压,更何况,眼下全球经济复苏乏力,要让发达国家掏钱,恐怕还存在不小的困难。


警惕有人给中国挖坑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一直拒绝就已经造成的损失和破坏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赔偿的美国,这次态度突然出现了“软化”。美国气候变化特使克里在参加COP27之前,表示美国愿意就此进行多边讨论,但有个前提,那就是“中国也愿意出钱”。


有美国专家质疑,华盛顿的策略是在中国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制造楔子,搞一场“外交政变”来离间中国与发展中国家集团。



在周鑫宇看来,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过程中夹带“私货”,实际上是美国的老把戏了,它的态度也并非“软化”,而是“摇摆”,“摇摆”的节奏与美国国内的政治周期有很大关系,民主党在气候问题上表现更为积极,而一旦共和党执政,此前的成果很有可能付诸东流。因此,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美国这种忽软忽硬、捉摸不定的态度还将持续,无论是中国还是其他国家都不能被其“带节奏”。


于宏源进一步指出,从过去到现在,在应对气候危机上要取得突破,美国都离不开中国及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无论是同中国的合作、对发展中国家的帮助,还是在落实《巴黎协定》方面,美国都没有表现出足够的诚意,也没有发挥应有的表率作用。


反观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长期以来一直将应对气候变化全面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战略,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治理。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降低3.8%,比2005年累计下降50.8%,超额完成向国际社会承诺的目标。



此外,中国已建立碳达峰碳中和领导机构,制定了中长期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战略,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编制实施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为全球气候治理作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


于宏源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方积极稳妥地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的总目标,体现了中国担当。近年来,国内的生态文明建设、绿色低碳和能源转型加速推进,在与东南亚、中东欧、非洲等国家围绕“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双多边合作中,中国也始终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重要议题,为全球气候治理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看看新闻Knews编辑 宋懿)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