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视频 | 下一站|字“游”上海的招牌绘写师

下一站

看看新闻Knews记者周昱

2024-05-23 09:55

这块《下一站》的招牌,融合了1号线、2号线、3号线、7号线、10号线等地铁元素,恰好是《下一站》节目组拍了这么久最常出发的几路地铁线。



如此神来之笔的招牌,是招牌绘写师赵多在拍摄时临场设计并现场画就。在排版印刷如此方便的今天,这位坚持手写招牌的年轻人,是如何将中文招牌手绘复兴起来的?


2012年,从小就对字体感兴趣的赵多受到大学同学的邀请,在澳门给他的服装店设计橱窗、写招牌。这是他第一次接触招牌手绘。


2012年赵多第一次写招牌


虽然磕磕绊绊完成了,可是整个过程他都感觉是“赶鸭子上架”,哪哪都不满意,连合适的工具和颜料,竟然到处都买不到。


招牌可以写得更好吗?带着这个疑问,赵多把眼光放到了国外,意外地发现——招牌绘写师这个职业,在美国、日本依然非常兴盛。于是,他飞去日本,边打工边求学,找到了日本招牌绘写堪称“活化石”的石井孝洋,一学就是六年。



赵多很有天赋,但却面临了一个困惑——不论是日本、美国,招牌绘写都仅限于西文,没有人知道中文招牌应该怎么写。


可是以前明明就有的中文招牌,现在为什么不能有呢?


2020年,回到国内的赵多,在上海意外发现了一本书——《上海字记》。


《上海字记》
作者:姜庆共


这本由姜庆共老师编撰的书,堪称上海美术字百年发展史,其中美术字的设计让赵多茅塞顿开,一下找到了中文招牌绘写的窍门——在中文的笔画上做文章。



上海复古小店很多,西文招牌绘写并不缺市场,但赵多却反过来建议客户——试试中文吧?比如Barber Shop(理发店),他会建议如果是中文,可以有发廊、沙龙、理发厅各种表达方式,会不会更有符合上海摩登的复古味道呢?


现在,赵多的中文手写招牌已经散布在很多马路上,但他觉得,招牌就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城市表情,手写招牌历经岁月后的笔触痕迹是印刷无可取代的,只有更多的人和他一样拿起笔,才是一种摩登的复兴。

编辑: 周昱
责编: 胡圣丰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