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七分之一】别找榜样了,创新不是学来的,要靠自己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综合

2016-04-11 09:22

埃德蒙德·费尔普斯教授从1971年起担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他同时还担任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社会科学院院士、纽约科学院院士、美国经济学协 会副会长、布鲁金斯经济事务委员会资深顾问、美联储学术会议专家、美国财政部和参议院金融委员会顾问、《美国经济评论》编委等职务。费尔普斯的研究方向主 要集中于宏观经济学的各个领域,被誉为“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缔造者”和“影响经济学进程最重要的人物”之一。费尔普斯教授最重要的贡献在于经济增长理 论,2006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SMG记者专访诺贝尔奖得主埃德蒙·费尔普斯

对于创新,费尔普斯教授认为,现代经济的基础就是创新体制的有效运转。创新依赖于整个系统,除了企业、政府和创新的主意之外,还要有天使投资人、风险投资、商业银行、储蓄银行和对冲基金等,整个过程还需要不同的生产商参与。费尔普斯教授告诉记者,现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只有公众的创新才能带来国家的繁 荣。“创新不是一个选项,这是经济繁荣和发展必须要做的事情。经济增长的关键,曾经主要是靠投资,不过现在,关键要靠提升经济效率。要提升经济效率,就要 依赖技术进步。现在的很多创新,还停留在接受技术转移的阶段,这种情况是不可持续的,必须要有自我的突破才行。”


东方卫视新闻LOGO摆放在费尔普斯教授的办公桌上

费尔普斯教授对中国经济有着深入的研究,他认为,中国要转变成为创新经济,就要摆脱主要依赖西方的技术转移和出口增长。费尔普斯教授表示,中国需要实施本 土化创新,也就是说主动去适应和自我创新。本土创新正是增强国家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对国家繁荣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如何进行本土创新?费尔普斯教 授给出了这样的答案:“创新有着不确定性。对于中国来说,要明白需要什么样的创新?美国的创新是榜样?还是欧洲的创新更好?我觉得都不是。要鼓励中国的大 众,包括学者、专家、企业家、年轻人一起来头脑风暴,找出最适合自己的创新道路。技术进步,可以大也可以小,关键是要找到解决问题的手段。”


在采访中,费尔普斯教授不断提到创新背后的深层次动力,包括制度的设计、革新的动力、必要的能力、对新事物的宽容度以及有关的支持政策。他表示,活力决定 着创新的规模:“创新需要有深层次的动力。对于个人来说,你的想法出来了以后,就先让想法飞一会儿,然后找到企业也好、政府也好,去回应这些想法。年轻人 是创新和改革的主力军,我们不能预测未来,但是我们可以让年轻人去改变未来,经济同样也会选择未来。”


对于中国的创新经济发展,费尔普斯教授持有非常乐观的看法,不过他也指出,中国目前的创新环境还需要健全。比如,还没有系统的金融体系创新能力,在私营经 济领域,也还有这一些壁垒。“对于中国创新经济的发展,应该进一步打开市场,防止大企业的市场垄断。的确,大企业有良好的科研环境和市场调查,不过要对小 企业打开更多的创新大门,让他们的想法实现。对于上海,选择一条正确的方向,能让科技创新事半功倍。”


费尔普斯教授的办公室

对于上海建立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建设,费尔普斯教授指出,应该将资金投入到更有效率更有价值的领域,眼下需要的就是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能拿到资金。 中国应尽快完善创新体制,开展青年创新教育,将创新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部分,从而源源不断地为国家发展提供支撑。“科技创新不能只停留在点子上,要落实在 实体经济上。对于高端制造业来说,本来就有大量的技术革新,这就需要保持并且进一步革新。对于一些低端制造业来说,创新的空间就更大了,为了不损失市场份 额,就一定要提高附加值。我觉得政府在这方面大有可为之处。创新是一个全球化的机制,有一个巨大的国际市场。在创新的过程中,要记得不仅仅满足中国市场的 需求,更要关注国际发展的渠道和变化。”


费尔普斯教授与摄制组合影

(看看新闻网记者:张元、朱世一)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