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夏日防蚊液,那些不承认自己是“农药”的才“可怕”?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黄思宇

2017-08-23 12:26

陪伴了我们一夏的“防蚊液”吹响集结号!上海市消保委日前从京东、1号店、天猫等电商平台选购了21件销量靠前的防蚊液,展开检测调查。产品涵盖雷达、宝宝金水、润本等主流品牌,价格在11.9至135元不等。


21件防蚊液成为此次调查样本


8月22日,市消保委公布调查结果,小小的一瓶防蚊液,竟也问题丛生。没有农药登记证、没有驱蚊功效等检测报告、含有化学成分却宣称纯天然、用“适用婴儿孕妇”作为营销噱头……成为几大突出乱象。这其中,也反映出了一系列消费者选购的误区。


防蚊液选购误区一:看到“农药”字样,内心是拒绝的?

“防蚊液”属于“农药”。这个观点或许“新奇”,但有理有据。2017年6月1日起实施的《农药管理办法》中,对于农药的定义有这样一条:预防、控制蚊、蝇、蜚蠊、鼠和其他有害生物。

在市消保委此次同时进行的消费调查中显示,仅有4%的消费者在选购防蚊液时,会有意识地选择有“农药许可证”的产品。“不是喷在植物上的才叫农药,喷在人皮肤上的、只要有防蚊功效的也属于农药,必须要获取农药登记证,做一些必须的安全性和功效测试。” 上海市消保委副秘书长唐健盛修正不少消费者的认识误区。

入选“农药”,不代表防蚊液是危险的,相反,它意味着层层把关。一款能放心使用的防蚊液,首先是一款“合格的农药”。想要拿到“农药登记证”,防蚊液须经过“急性经口毒性、急性经皮毒性、急性吸入毒性、眼睛刺激性、多次皮肤刺激、致敏性刺激”等六项严格测试。

然而,市消保委此次针对防蚊液的调查结果却显示,仅有雷达、立志、樱之花、卫豹、子初、宝宝金水、榄菊儿宝健等7款产品,具有农药登记证号或生产标准文件号,也有驱蚊时间标注及相关检测报告,另外14款产品,在调查时并未提供农药登记证或相关检测报告。


一款合格的防蚊液应具有农药登记证、生产标准文件等三份证明


拿到“农药证”,还意味着“效果”有保证。据上海市疾控中心传防所副主任技师刘洪霞介绍,专业的药效测试之下,防蚊效果达到4小时以上的为合格,大于6小时的则为A级产品。然而,没有“农药证”的企业中,另有12家非但未能提供防蚊液效果证明,却不乏自称可以防蚊8小时、甚至30天等的“夸大宣传”现象,博取眼球,误导消费者。


防蚊液选购误区二:“将天然进行到底”?

一款来自美国,品牌名为“Burt's Bees小蜜蜂”的防蚊液,在其电商店铺广告中打出这样一个标语,“将天然进行到底”。实际上,“纯天然、无刺激”,也代表了不少防蚊液的宣传策略。


不少防蚊液以“天然”为宣传核心,打出“将天然进行到底”等口号


然而,调查结果却与“天然”相背离。一款在京东全球购售卖的日本VAPE婴儿驱蚊液200ml,号称天然驱蚊,但根据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的检测报告显示,在其中测出了10.73%的避蚊胺;1号店出售的喜朗(sharove)婴儿防蚊液套装,同样自称“天然”,却被检测出含有2.39%的驱蚊酯;天猫平台的丽尚驱蚊喷雾,说是自然驱蚊,植物型无农药,但检测出了2.82%的避蚊胺成分。

值得一提的是,类似“避蚊胺”、“驱蚊酯”这样的化学成分本身合规且对人体无害,却屡屡被追求“天然”的厂家避而不谈。“驱蚊酯、避蚊胺等属于国家允许添加的驱蚊剂成分,并非有害物质,检测出此类物质也不代表产品有问题。” 上海市轻化所化学检测室副主任肖珍认为,消费者的认识误区也一定程度促进了企业“挂羊头卖狗肉”的做法。


防蚊液选购误区三:有个“宝宝”就加持?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注意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几乎所有的防蚊液产品宣传广告上,都会出现婴幼儿或母婴的形象,以此较大力度地示意产品的安全性。

而市消保委的一个调查也印证了其效果——有80%的消费者倾向选购注明“适用婴儿”的防蚊液产品。


“母婴”形象成为防蚊液的宣传惯用招牌


发布会现场,市消保委向多家打着“婴儿产品”等口号的驱蚊液品牌发问,企业却含糊其辞,更无法提供“适用婴儿”等的检测报告。如“宝宝金水”厂家表示,“适用婴儿”的结论没法通过检测证明,只是在配方上做了调整,尽量使用纯天然的原料来保护婴儿。

市消保委副秘书长唐健盛告诉看看新闻Knews记者,国家在婴儿驱蚊液相关领域尚没有测试和相关标准,因而没有任何相关证据或测试能证明产品是婴儿专用,所以市场上以“婴儿防蚊液”为代表的产品,基本都是营销噱头。


防蚊液选购误区四:“外国的月亮比较圆”?

被抽检的21家防蚊液中,不乏来自“京东全球购”的进口产品,市消保委的消费调查也显示,一些国外的防蚊液已经成了近20%消费者的选购目标。


走俏的进口防蚊液在此次调查样本中价格普遍偏高


然而,发布会现场,两款来自日本的防蚊液引起注意。名为“啾啾”的日本进口品牌商,出具了一份检测报告,经专家验证,该防蚊液的检测对象竟是“黑腹果蝇和成虫”,并不属于蚊类。而另一款名为VAPE的日本防蚊液检测报告也对检测对象模糊不清,厂商只称曾使用多种昆虫做测试,但具体因翻译问题无法明确说明是何种昆虫。同时,该产品存在被检出存在10.73%的化学成分却虚称“纯天然”等问题。

此类进口产品的管理平台“京东全球购”相关人员未到发布会现场,距截稿,也未给出公开回应。

市消保委副秘书长唐健盛针对此次防蚊液检测出现的种种问题,提醒消费者注意认识误区,并强调商家不应虚假宣传,干扰消费者。

(看看新闻Knews记者:黄思宇 实习编辑:胡娜)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