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河声:提升监督质效,激发干部队伍活力
时讯
大河网
2021-04-14 17:40
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使监督融入“十四五”建设之中,很重要的就是发挥监督效力,保证权力在正确轨道上运行。公权力姓公,也必须为公。只要公权力存在,就必须有制约和监督。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这是一条铁律。组织上培养干部不容易,要管理好、监督好,让他们始终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警觉。
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监督的目的就是为了规范使用权力,更好地推动各项工作按照计划有序推动。当然,要发挥好监督的作用,就需要提升监督的质效。要让监督真正长出“牙齿”,能够起到帮助干部减少失误、心态偏移,能够及时地纠正干部出现的问题、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进而激活干部队伍活力,更好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
坚定从严治党,要敢于监督,让干部在监督之下。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从严管理干部,才能打造一支作风过硬、本领高强的干部队伍。这就需要敢于监督,完善监督网,推动党内监督落到实处。当然,也要引导群众参与监督,对身边干部出现的乱用权力的情况及时地监督举报,敢于向不担当、不作为的干部“亮剑”。
发挥制度优势,要善于监督,让干部能接受监督。有权力的地方,就应该有监督,不能简单地化为八小时内监督、八小时外不监督。纵观干部违纪违规问题,很多都出现在干部八小时之外。这就需要我们发挥制度优势,用更科学的方法去监督干部。不管是八小时内还是在八小时外,对干部权力的使用都毫不松懈,才能让更多干部自觉地讲政治、守规矩。
加强宣传引导,要规范监督,让干部能令行禁止。监督干部不仅需要一个“监督器”,能够时刻地监测、管理干部,更需要对触碰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问责,才能让监督更加有力。当然,面对更严格的监督,尤其需要加强宣传引导,让干部能够明确权力使用的界限。更要为担当者担当,消除他们的思想包袱,不能简单地“一问了之”,关键是要引导干部规范用权,做到令行禁止,坚守自己的底线。
实现靶向管理,要精准监督,让干部能防微杜渐。在监督的过程中,有些领域被称为“肥水”之地,其实这也是权力使用中更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是干部最容易因为思想上的一点问题而触碰党纪国法的地方。这就需要用好靶向管理的思维,采取更加精准的监督,针对这些重点领域、行业进行有针对性的监督,及时防微杜渐。要让干部始终绷紧思想之弦,主动接受监督,在工作中更有干劲。(王俊杰)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