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区不老 新风扑面
时讯
云南网
2022-06-09 19:04
老区和老区人民为我们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牺牲和贡献。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让老区人民过上幸福生活。革命老区干部群众大力弘扬老区精神,不懈奋斗,老区振兴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绘就了一幅幅民生殷实、产业兴旺、生态优美的新画卷。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全境属于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最早创建的革命根据地之一左右江革命老区。从今日起,云南日报在“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栏目下开设“老区新貌·开放文山”子栏目,反映文山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展现壮乡苗岭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精神风貌。
文山,云南东大门,一处处红色坐标,熠熠生辉。
这是一片厚重的红色热土。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全境属于左右江革命老区——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最早创建的革命根据地之一。
这是一片勃兴的喀斯特绿洲。不断刷新的立体交通,联通粤港澳大湾区;“中国绿色铝谷”核心区等一批逐绿而行的牵引性产业项目跑出“加速度”。
行走壮乡苗岭,红色记忆激荡着每一个人。这片山水,孕育、翻涌着令人耳目一新的发展故事,正焕发出崭新气质。
新风尚 红色基因永流传
走进文山州富宁县花甲乡那耶村,层层叠叠的万亩梯田犁耙水响,耳畔不时传来悠扬的山歌,一幅乡村春耕图入画而来。
那耶村远近闻名,有三件宝:梯田、壮戏、壮语版《国际歌》。
传承千年的稻作文化与壮乡歌谣,在这里口口相传、生生不息。而在壮戏班子带头人周东占的曲库里,有一首歌“不可替代”。
“1935年,红军战士发现那耶村民爱唱山歌的特点,将《国际歌》《红军纪律歌》等一批革命歌曲译为壮语。”周东占告诉记者,从那时起,红歌在那耶传唱不衰,特别是壮语版《国际歌》,上到耄耋老人下到孩童,都会哼唱。“《国际歌》也是那耶壮戏班子出村演出的压轴曲目。”周东占自豪地说。
“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清澈的歌声,来自那耶小学的孩子们。“小时候听家里人唱,学校老师也教我们唱。”从小耳濡目染,12岁的壮族女孩周东颖早已成为壮语《国际歌》的传唱者。每逢春节、农历三月三等重要节日,壮语《国际歌》总会飘荡在那耶红色文化广场上空。
一首红歌,连接苦难辉煌的过去,映照日新月异的现在。
在一览梯田美景的观景台旁,矗立的“那耶村战斗遗址”石碑,静静诉说着红军两战那耶的峥嵘岁月。村党总支副书记汪京波介绍,为了永久纪念这段可歌可泣的红色历史,结合打造乡村旅游,2009年在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资助下,全村群众自发投工投劳,修建了宽敞的红色文化广场。如今,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那耶,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这里了解红军故事。
文山州党史事件多、红色资源多。如何用活红色资源,文山很用心。
“阿猛会议宣布中共滇桂黔边区委员会正式成立,这是一次云南解放历史转折的重要会议。”在砚山县的阿猛会议旧址,记者遇见9岁的讲解员侬琼。“看到大家听得津津有味,我们心里很高兴。”这位阿猛小学培养的小小红色讲解员并不怯场,她说,每逢节假日,她和其他小讲解员们会来到离学校一墙之隔的阿猛会址,为游客义务讲解。
传承是最好的纪念。文山州各中小学校充分利用革命遗址,就近就便开展“讲好红色故事”等活动,让67万名学子走进历史、触摸历史、铭记历史。
新风景 不负青山绿洲美
文山是中国喀斯特地貌特征最显著的地区之一,全州8县(市)都属滇桂黔石漠化片区,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地区。
车行文山,翻山越岭,一路刷新着记者对嶙峋石漠的感受。
走进丘北县普者黑景区,山在水里,水在山中,水山相绕,连绵的画卷里,仙人洞村尤为醒目。村如其名,三面环水,红瓦土墙的房屋鳞次栉比。漫步临水栈道,人在画中游。
“全村196户人家有192户从事旅游。”言语间,仙人洞村党支部书记范成元透着自信,“20年前人均年收入不足300元,如今人均达5万多元。”
从曾经到处要粮的“口袋村”,如今华丽转身,成为名声在外的致富村,源自一次“大手笔”。
“2014年,全村忍痛拆除了旅游井喷初期无序发展的房屋院落,重新统一规划建设。”范成元说,从反对到支持,党员干部带头先拆自己的房屋。观念一变天地宽,一个崭新的彝族撒尼人村落重现光彩,成为普者黑国家5A级景区一张亮丽的旅游名片。
吃上生态饭,更加懂生态。进入村庄,公厕、垃圾桶随处可见,背街小巷精心亮化绿化。“垃圾运走处理,污水进入污水管网。”“90后”村民黄磊曾在外打工多年,现在回乡经营民宿,在他看来,“人人都知道要像爱护眼睛一样保护普者黑。”
西畴县是石漠化地区生态修复的“优等生”,2021年成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走进西畴,很难与老照片中荒凉的石漠化景象联系起来。
橘黄叶绿春正好。来到西畴县兴街镇江龙村,整个村庄包围在郁郁葱葱的橘园之中。千亩橘树林边,家家都是楼房,户户都有凉亭。村干部介绍的一组数据让人印象深刻,1995年全村森林覆盖率32%,现在达到80.4%。
绿富美的“逆袭”如何得来?共产党员、致富带头人刘超仁回答得很干脆:“带头干”。
钻进枝繁叶茂的果园,嗅着浓郁的橘子花香,刘超仁一脸满足:“去年村民人均收入达2万多元。今年又会是一个丰收年。”
江龙村嬗变并非个例。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畴县干部群众面对恶劣自然环境和落后产业基础,发扬“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西畴精神,炸石造地、增绿复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在石旮旯里劈出了致富路,2019年顺利实现全县脱贫摘帽。
一路青山绿水,源自一个个苦干实干的身影,托举起喀斯特绿洲的奇迹。
新动能 “文山之干”活力足
行走在文山,开放发展的活力气息扑面而来。
春日,砚山县稼依镇一片绿意,平整连片的菜地如调色板般铺展开来。绿色格子里,一片繁忙景象。通过广昆高速,下午从这里采摘的新鲜蔬菜,第二天一早就能摆上广州、香港等地市民的餐桌。
人畅其行、物畅其流。高铁、高速公路、航空立体交通网络让文山向外的步履愈加从容有力。
航运的梦想正在照进现实。在富宁县剥隘镇,记者看到滇桂右江百色水利枢纽通航设施施工正酣。未来,从富宁港将直抵粤港澳大湾区和北部湾,云南将从这里转身向海。
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文山人深知重在练好“内功”。“过去手续层层审批至少要一周,现在政府各有关部门组成专班,现场办公、现场处置。”走进广南县工业园区,一个个施工现场,听到最多的是项目施工负责人对政府服务效能提升的广泛赞誉。
优化营商环境,文山一直在路上。在马关县税务局24小时智能办税服务厅,办税人只要携带身份证就可办理20多项涉税业务,“非接触”的缴税办理方式,填补了8小时以外的办税盲区。
对接的企业用地手续办理有了进展,让王海良觉得最近的努力没白费。从去年底至今,王海良与12家州级职能部门的干部职工,紧密挂钩联系全州45家重点企业,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文山州营商招商工作专班负责同志告诉记者,驻企服务员制度今年将在全州全面推开。
硬件升级,服务升温,让文山的“朋友圈”越来越大。过去5年,文山州新增市场主体3.3万户、国家和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27户、高新技术企业6户。迈入“十四五”,一个个快速落地的重点项目,激荡起文山州现代产业发展的新脉动。
来到位于砚山县的云南绿色铝创新产业园,连片厂房蔚为壮观。宽广笔直的园区道路上,一辆辆装满铝锭的物流卡车驶向全国各地。据介绍,全州建成绿色铝产能248吨,签约落地下游项目11个,绿色产业链初步形成。
从工业空白州到“中国绿色铝谷”核心区崛起,从厚植以三七为重点的生物医药优势到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文山绿色发展优势愈发凸显。产业经济从“散小弱”奋力迈向“高大上”,老区文山正呈现出跨越发展的良好势头。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