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54″

视频 | 5G时代的2G老人

新闻透视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周滢

2020-12-15 20:02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各种在线和智能化的服务深刻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然而在便利了年轻人的同时,却也让老年人遭遇了数字鸿沟,出行、消费、就医过程中频频遇阻。社会进入5G时代,而老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许还停留在2G年代,这条数字鸿沟,有办法跨越吗?



手机预约、健康码、自助打印报告,现在去医院看个病,对老年人来说,需要一次次闯关。

“一插插进去就好像没什么方向了,不知道怎么弄法了”,老年市民们告诉看看新闻Knews记者,“像网上挂号这些事情一般我们老人都不太会的。”

一个多小时里,经常有老人面对智能设备面露难色,看看新闻Knews记者也帮着操作了好几次。有家属表示,现在老人来常规看病配药,不得不全家总动员。“我妈因为80多岁,她没随申码医院进都进不去,那怎么办呢?只好我拿张卡自己来看病时把她的也带过来,配点药回去,像我们还好撑一撑、跳一跳,他们没办法跳了,80多岁,不识字的人多呀,别说智能手机了,连手机都用不来。”



60多岁的王先生也深有体会,每次在医院门口打车时,往往是满眼都是空车,却就是不停。夫妻俩只能分头行动增加概率,老王也不得不拄着拐杖在路边扬招。“空车是别人等着的预约的车子,现在只好慢慢等呀,怎么办呢!”



半小时后,老王两口子,才终于拦到了车。而一旁还有一对80多岁老夫妻,依然在努力地扬招着。“我们等了大概半小时了吧,我打电话有时候打不到车,只好喊救护车啦,有病了真是没办法了。”

哪怕不出门,智能化的考验,同样扑面而来,76岁的王老伯被告知,因为提倡环保,本月起电费的纸质账单将全部取消。如果需要保留账单递送的话,则要去电力公司网点办理,然而整个市区仅有六个网点,而有这一需求的基本上是老年人。“上海现在是深度老龄化社会,对居民区是不是不要一刀切,你这家人家要账单的,你这家人家要电子账单的,各取所需,多好。”



如今,生活中大量的场景都依靠线上操作,让用不利索手机,甚至没有手机的老年人犯了难,一些极端情况,更是刺疼了不少人的心。

有业内人士进行调研后发现,一方面,部分老人对未知事物存在恐惧心理,需要有人帮他们克服。

上海科技助老服务中心主任吴含章表示:“以前我们在做‘老年人学习怎样使用ATM机’的时候,很多老人就担心卡会被吞掉,或密码输错了会怎么样,这些担心就导致他不愿意去使用ATM机,一个银行就把ATM机换成了不吞卡的ATM机,导致很多老人就愿意去尝试了,增长了35%的老人去使用了ATM机。”

为此,上海科技助老服务中心发动了一些90后一起,制作了一本小册子,用大字加图片的方式,教老人们一些常用的线上操作,这本册子预计将刊印2万份,在社区招募低龄老人,由他们先学,再教给高龄老人。



另一方面,还有一些高龄或无手机老人,根本无法进行线上操作,专家呼吁,社会发展再快,也依然需要帮他们留一条传统的通道。“不要把所有的路都堵塞了,不让老人去用,这是不应该的。”吴含章说。



令人欣慰的是,不少场所都已经在积极做出调整:无锡火车站对没微信、没手机的人群,提供了人工服务通道,解决出示健康码的问题;上海的不少医院和文化场所,也增加了志愿者,并提供当面或电话预约等方式,帮助老人们跨越数字鸿沟。“社会在发展,但是老年人也要被考虑到,他们也是为社会做过贡献的,现在不能把他们都忘记掉。”

(看看新闻Knews记者:周滢 编辑:范燕菲)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