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独家视频】暖心2017|“布痴”何永娣搜集土布十六年:每一匹布都是情书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实习记者 楚华 金翔

2017-01-04 17:06

视频:“布痴”何永娣搜集土布十六年:每一匹布都是情书-土布情缘


爱上一个人,你会怎么告诉他?明天就要嫁给他,你要怎么记下你的喜悦和期待?60年前的王美丽写下了自己独一无二的情书。


王美丽是崇明岛上一个普通的女孩子。从双脚能够得着织布机的踏板,妈妈就开始教她织布。唧唧复唧唧,王美丽慢慢长大了。她学会用好多好多美丽的棉线织出绚烂的布匹,妈妈告诉她那是她以后的嫁妆。



王美丽遇到了一个名叫王大春的男孩,她谈恋爱了。婚期定在十月一号,她要当新娘了。



心里的甜蜜不好意思说出口,怎么办?王美丽想到了自己织好的那一匹匹嫁妆——土布。于是嫁妆里又多了一种花色:你的名字,我的名字,我们的婚期;一针一线全都织进去。

这封情书在王美丽的衣柜里静静地躺了数十年,直到何永娣出现在她面前。在崇明,何永娣是个“另类”的存在。外号"布痴"的她16年来都在做一件事,那就是搜集“崇明土布”。何永娣收布,看配色,看花型,只要是没见过的样式,她都想“收入囊中”。



何永娣的家,已经被她淘来的崇明土布塞满。花色、织法各不相同,品种不下百种。这些土布是老一辈人当姑娘的时候自己织好,作为嫁妆带进婆家的。

“那时候一个女孩子织布织得好的话,会很受欢迎,而且不单是村里人尊敬她,隔壁亲戚尊敬她,最最主要的是,婆媳之间关系融洽,其实也就是说是婆家的脸面吧。”

再穷的人家,但凡女儿出嫁,都会由母亲亲手织上几匹土布,“临行密密缝”,织进母亲对女儿的爱。



“女儿出嫁的那一天,妈妈会给女儿三块布,一块是‘井字布’,代表着女儿出嫁以后能把家打理得井井有条。”


“还有一块叫‘秤心布’,你看这一点一点,像以前老秤上一点一点,就叫‘秤心布’,称心如意。”


“还有一个叫‘梅花布’。因为女儿结婚以后,她离开了妈妈,妈妈希望她能坚强,像梅花一样的。”

每一匹土布,背后都有一个故事。


“蝴蝶和小女孩”,这块土布,记录了另一种更加深沉的爱。


隔壁邻居家的小姑娘去了趟上海,买回来一个漂亮的洋娃娃。妈妈的小女孩很羡慕,她说她也想要一个那么漂亮的洋娃娃。妈妈说不行家里没有那么多钱。小女孩哭得很伤心,妈妈说别哭别哭了,过几天妈妈给你很多洋娃娃。然后妈妈织了一匹布,上面有漂亮的洋娃娃,美丽的小蝴蝶,穿上这布做成的衣服,小女孩开心得不得了。这匹布的名字,叫做“母爱”。

土布,曾经是崇明的一张名片。据记载,这项古老的工艺起始于元末明初,崇明人家将纯天然的棉花变成棉花条,再经过轧、弹、干、纺、过、染,浆等16道琐碎的工序才能制成。织一匹布,按照织法的不同,需要耗费1个月到7个月不等的时间。



不过,如今这项工艺只能在展馆里回味了。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随着机织布的普及,带着乡野气息的土布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一台又一台的织布机被当作柴火烧掉,数万匹的土布成为老人们"压箱底"的物件。

留住这份文化,成了何永娣的心愿,好在这条路并不孤单。在崇明县新河镇这间不大的工作室,宋荣耀正在手把手地教小朋友土布编织技法。三十多岁的宋荣耀是土生土长的崇明人,出于对土布文化的热爱,2013年她在工作之余成立了“木棉花开”手工社,以“布”会友,除了用土布制作各种手工艺品外,还会时不时开展一些布艺课。

近期,“木棉花开”手工社有一个“宏大”的计划,那就是为崇明土布建立档案。社员们分批下乡,尽可能多地收集崇明土布,分析记录下每一匹布料的配色、织法、年代,制成样本,编辑成册。按照宋荣耀的说法,这样做不仅仅是一份留存,更是对传统手工艺的敬畏。更多的人正在参与,留住这种浪漫的文化。


(视频内容来自《1/7》栏目)


(编辑:刘喻斯)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