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响上海品牌 民族低音乐器研发取得重大成果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章海燕
2018-06-27 18:20
一直以来,如何研发出适合中国民族乐队使用的低音乐器是乐器行业面临的重要课题。在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在与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上海艺术研究所的合力推进下,两款民族低音乐器,今天发布研发成果,有效扩充了民族乐器的低音声部。
瓷瓶形民族低音拉弦乐器(简称大瓷琴)得名于其典型的“中国瓷瓶”外观,白玉兰琴头的设计则代表着上海的文化特色,音板使用桐木制作,采用内凹外凸的设计,使共鸣振动更为充分,音色更为浑厚、饱满。经过多次改良实践,上海民族乐器一厂还在此基础上研发出了瓷瓶形民族倍低音拉弦乐器(简称倍瓷琴),有效扩充了民族乐器的低音声部。
六角形民族低音拉弦乐器的振动膜使用了皮膜与板膜两种材料,均是制作中国民族乐器的常规材料。
两款民族低音拉弦乐器。其在外形、发声原理上,均与西方交响乐中所使用的大提琴不同,更适应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音场设置,在音质与音色上又能达到低音乐器所具有的浑厚色彩。且在演奏法上,更便于现有的拉弦乐器演奏者所适应,具有典型的中国民族乐器特点。
一直以来,如何研发出适合中国民族乐队使用的低音乐器是乐器行业面临的重要课题。为此,各院团及乐器厂均作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上海是低音乐器研造的重镇。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上海音乐学院的杨雨森先生曾与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合作试制“革胡”,一度为各大院团使用,但因其声学系统的不完善及巨蟒皮的环保问题,使其使用有所受限。在上海民族乐器一厂60
年的发展历程中,从未停止对中国民族低音乐器的研发,所推出的拉阮、大琶琴等乐器,为现今低音乐器的研发奠定了优良的基础。
2014年,上海民族乐器一厂与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上海艺术研究开启课题项目—《民族低音乐器研制与开发》。在两款低音拉弦乐器的研发过程中,研发小组还在琴弦的工艺、琴弓的改良等方面对乐器研造进行综合考虑,并聘请上海民族乐团的演奏家进行实际演奏,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进行调整与改良,力求乐器能够在音质、音色、演奏法等各方面达到在民族管弦乐团中实际运用的标准。上海民族乐器一厂也为新一代的民族低音拉弦乐器申请了发明专利与实用新型专利。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章海燕 编辑:许三多)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