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6″

视频 | 免费鉴宝一年后:真品率低!一眼假!藏家梦醒!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章海燕

2018-06-15 21:16

去年,上海推出免费鉴宝,有很多收藏爱好者,带着自己眼中的宝贝,前来寻找专家的认可。不过遗憾的是,有不少"宝贝"在专家眼中看来却是"一眼假",对于专家的直言不讳,藏家们会有什么样的反映呢?每周三下午是朵云轩免费鉴宝的固定时间,让我们一起去现场看看。



一号藏家带着号称光绪年间的瓷盘来到朵云轩,而在此之前,他已经在外地跑过六家所谓拍卖公司,对方都说是真的。然而就是这样一件藏品,被上博瓷器专家一眼认定是个全新的仿品。上海博物馆陶瓷研究部研究员周丽丽直言不讳说,这个磁盘是新做的,而且它是完全臆造的,凸出来的纹饰部分也很拙劣。



面对专家的点评,藏家表示有点不服,获得过六家拍卖公司肯定的宝贝怎么一到上海就被说是假的呢。不过,藏家一边小心翼翼收起瓷盆,一边心里也有了底线。其实在此之前,藏家在网上也查过,拍卖的公司都是骗子公司,而所谓的鉴定可能目的就是让藏家付钱走拍卖程序。



二号藏家张先生来自苏州,他曾花了三千块钱买下了两只碗。几年来,他也被一些所谓拍卖公司骗去了好几万元,而这次,上博专家的认定,让他决定就此断绝念想。张先生表示,鉴定让自己心里有了底,到底值不值钱现在通过鉴定都清楚了,并表示自己太外行,以后要谨慎介入。

不过不是所有藏家都对鉴定照单全收,三号藏家朱先生,带来了几幅字画,题款上都是明代董其昌、徐渭等大家的名头,专家看了一眼就指出是赝品。朱先生又打开拉杆箱,拿出砚台、摆件、瓷碗,依然没有一个真货。然而他依旧执迷不悟,表示还要再去做个仪器鉴定,他认为专家凭肉眼鉴定也不一定正确。



为了能更好说服这样的收藏爱好者,上博专家也很较真。像玉石鉴定专家王正书,每次坐诊都会带好"百宝箱",里面放着田黄、鸡血石、岫岩石、玉石等物件,其中有真品,也有后期染色加工的仿品,还有刻不同材质石头的硬度刀。王正书表示,许多人都是走火入魔,省吃俭用去买这些东西,而他们按照书上看到的样子去淘货,很容易上当,所以他一定要带些标本当场给藏家看。上海市文物局文物保护管理处副处长、国家文物责任鉴定员胡巍介绍道,像这样的鉴定服务是公益的、免费的,这也是口头的一个专业建议,仅供百姓参考。专家们希望,文物爱好者们能跳出对藏品价值的执念,更好享受在收藏中学习的乐趣。



上海开展民间收藏文物免费鉴定工作已有一年。和最初门庭若市排长队相比,现在,来的藏家已有所减少。而在送来鉴定的物品中,古籍的真品率最高,达到80%,书画中有近七成是真品。而像瓷杂、玉器等多为假货,真品率仅为10%。书画鉴定专家、上海朵云轩拍卖有限公司顾问承载告诉记者,前来免费鉴宝中大部分是无效鉴定,也就是无效物品,基本上没什么价值的"一眼假"的货品。



权威专家的免费公益鉴定,让部分收藏爱好者提高了警惕。市面上一些骗子机构打着拍卖幌子,给藏品估出天价,然后以鉴定费、保管费、图录费为名,实则为收取高额钱财的行为,正被越来越多藏家识破。

一年来上海三家鉴定机构,已经免费接待了近万人,进行鉴定咨询的物件有三万多,目前来看,真品率较最初已有所上升。而本周起,上海市文物局不仅新增了一处民间收藏文物鉴定咨询点--上海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并且将这一惠民举措形成长效机制,持续开展,每周一到周四下午,分别开展公益性鉴定咨询,遏制社会上那些不法机构骗取钱财,为百姓提供专业的参考意见,同时,这样也能进一步提升和激活上海文物市场的活跃度,让更多的藏家能真正钻研享受文物的乐趣。

(看看新闻Knews记者:章海燕 编辑:祝闻豪)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