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37″

视频 | 汶川记忆·两岸真情①——跨越海峡的爱

叩击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金普庆 李泓宽

2018-05-11 16:36

2018年5月12日,是汶川地震十年的日子。10年前,汶川发生里氏8级的巨大地震,撼动了中国西南大地,造成近7万人丧生。地震发生后,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救援行动迅速展开。在海峡对岸,台湾同胞也对地震带来的巨大破坏和伤痛感同身受。汶川地震后,由台湾地区红十字会集结的台湾救援队,作为一支民间救援力量,赶赴四川灾区协助灾后紧急救援。汶川地震十年前夕,看看新闻Knews记者重逢了曾经前往四川灾区协助救灾的台湾救援队队员,听他们讲述两岸携手救灾的动人篇章。


汶川记忆


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四川汶川,地动山摇。一场里氏8级的巨大地震,夺走了近7万人的生命,成千上万的家庭支离破碎、家园不再。


此时的台北,人们还没有感受到千里之外的剧烈震动。下午3点不到,“四川发生大地震,非常严重”的消息传来,震惊了正在忙碌的人们。


“第一个反应,当然就是天灾,是人不能控制的。老天无情,但是我们人,应该是有情,更何况在大陆发生了这么大的灾难,我们将心比心地想,我们该要尽我们的一切的力量,来帮助在灾难中受难的人,这是我们当时唯一的想法”,时任台湾地区红十字会会长的陈长文回忆道。


随即,陈长文拨通了大陆红十字会的电话,并表示,愿意派出专业的救援队,协助汶川地震的灾后救援。这一请求,很快得到了大陆方面的回应。5月15日下午3点,时任国台办主任陈云林宣布,经国台办与有关方面联系,决定欢迎台湾红十字组织派遣救援队,参与四川地震灾区震后救援,大陆方面将做好相关接待工作。


台湾地区红十字会救援队启程赶赴四川协助救灾


16日上午,台湾地区红十字会救援队集结,共22名队员,由欧晋德担任领队,赶赴四川,协助救灾。下午3点,救援队登上专机,晚上7点抵达成都。


“带了救难犬,所有的装备,我们准备就是去那边一两个星期,全部自己能够独立地维生,把我们自己要吃的、喝的,都带去。这么大的一个灾难,我们怎么能够说看着不管呢,只要有机会,我们还是要尽最大的努力”,时任台湾地区救援队领队的欧晋德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然心生感触。


欧晋德,是台湾第一位大地工程博士。1999年9月21日,台湾发生里氏7.6级大地震,时任台北市副市长的欧晋德现场指挥,并亲身参与救援。地震发生后的第6天,搜救队从瓦砾堆中成功救出了受困130小时的孙氏兄弟。欧晋德,也被台湾民众称为“救灾英雄”。不过,抵达四川灾区后,汶川地震的强大破坏力,还是超出了欧晋德的想象,“沿路上在走的时候,就看到真的规模很大。因为一路上等于是断垣残壁,很多房子都垮了,整个山头这样子滑动下来。那真的是很悲惨的一个场面”。


在向救灾指挥部报到后,根据指挥部的统一调度,台湾地区救援队被安排在绵竹汉旺协助救灾。第一天的搜救从早上一直持续到晚上8点多,搜救队在汉旺共发现7处生命迹象,但最终证实7人均已死亡。


“我记得大概在震后第四天还是第五天,那里有一栋房子,有一个老先生,他还跟我们讲说,他女儿陷在那栋房子里头,那栋房子斜了一大半,一、二楼都看不见了,我就说没有问题,我们就进去。我记得那栋房子,地震的时候 它还在摇,他们都很怕我在最底下的时候,会不会也受伤,我们总是尽最大的努力,后来一探测还探测到有生物的声音在里头,我们以为还有人活着,到后来继续挖掘,才发现是他女儿养的一条小狗,到第五天还活着出来,然后当然也把小狗救出来,交给她爸爸。当然很遗憾的是,我们没有救到他女儿”,欧晋德回忆。


台湾地区红十字会救援队协助救灾


台湾地区救援队在灾区的紧急搜救,持续了三天。搜索范围几乎将汉旺镇的主要街道,从头至尾全部覆盖。遗憾的是,搜救队没有发现有人生还,唯一救出的活物,只有两条当地居民饲养的狗。


5月19日中午11时,救援队从汉旺撤离,中午1点到达成都。至此,台湾地区红十字会派出的救援队,结束了在四川的搜救任务。不过此时,真正的灾民安置、灾后重建才刚刚开始。


家园重建


和所有台湾救援队队员的感受一样,作为副领队的陈大诚,也是带着遗憾离开了四川。回到台北后,他一直关注着灾区后续救援和重建的进度,希望能为受灾的同胞们再出一份力。


“20号我们搜救队离开的时候,其实我想不只是我,我们所有的队员,其实都抱着一个遗憾离开的,在当时我其实默默地就在想说,如果这样子的灾区,我还能够尽一些什么力的话,我是很愿意再为灾区尽一些力的”,陈大诚说。


汶川地震后,台湾各界发起了踊跃的募捐,当时还是候任台湾地区领导人的马英九和夫人周美青,也积极参与到台湾媒体主办的募捐晚会中,为四川灾区加油。据台湾地区红十字会的统计,汶川地震后,台湾地区的爱心捐款共计约新台币16亿元。


2008年10月,台湾地区红十字会决定在四川成都,设立驻川重建办公室,协助汶川地震灾后重建。陈大诚作为重建办公室主任,再次来到灾区。这一次,他在灾区驻扎了整整三年,几乎跑遍了每一个受灾的区域,帮助灾民们重建家园。


台湾援建陕西省勉县西坡小学


“我们总共在川甘陕,盖了43所学校,还有43间卫生院,再加上在四川的马尔康,还有一个残疾人的康复中心,总共87个项目。我们总是希望,把我们台湾之前“九二一大地震”的一些重建的经验,我们一些痛苦而且宝贵的经验,能够在汶川重建的时候,跟当地的一些民众,能够做一些分享,给他们做一些参考”,陈大诚说。


四川茂县太平乡杨柳村,海拔将近3000米,是阿坝自治州最传统的羌寨之一。全村72户民宅,在汶川地震后,几乎都已不堪居住。震后一个月,台湾的建筑师谢英俊来到杨柳村,帮助灾民们重建家园。两楼一底,四联排户型,以黄泥和石片砌成墙面,谢英俊为羌族同胞设计的新家,外形和传统老羌寨一模一样,最大的差异,在于用轻钢架取代了木结构。


“它施工快速,而且经过我们简化以后,它整个造价就可以降到很低,而且最重要的就是,它可以自建”,谢英俊说。


台湾“九二一大地震”后,谢英俊也是头一个进入灾区,帮助台湾少数民族重建家园的建筑师。就地取材、提出自己的设计思路,并组织和指导部落内的失业人员自己动手盖房。最终为部落族人建起了品质良好,又省下了大量材料和施工费用的房子。五一二汶川地震后,谢英俊也把这个经验带到了四川。


“当时一般盖一个普通的灾区房子,就是里里外外收拾好的话,不包括装修,大概要800块人民币一平方米。我们这自建的话,大概只要400块钱。虽然说一开始有点生疏,但是几次以后就非常熟练啦。”谢英俊说。


“让台湾的经验在灾区生根发芽”


汶川地震十周年前夕,在台湾大学社工系的办公室里,冯燕教授正在整理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的相关资料。再过几天,她就将启程,再次前往四川。冯燕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次前往四川,但是,汶川地震后,她接到的第一个来自灾区的救助电话,她至今记忆犹新。


“她说,你是冯老师吗,你不认识我,我叫边慧敏,她就自我介绍,她是四川西南财经大学的副校长。她说现在她的操场上有800个孤儿,扎营住在那边,她说我们是管大学生的,几千个大学生,上万大学生都没有问题。可是800个孩子,又是孤儿,我们不知道怎么做”,电话中,冯燕能感受到对方的焦虑。


作为当时台湾地区儿童福利联盟基金会的负责人,冯燕很快联系到了有经验的社工,从台湾前往四川,协助解决800多个受灾孩子的安置问题。


“用我们社工的这一套,让他们生活正常。其实小孩子都不喜欢上学,可是在那么乱的时候,你给他排,他们最熟悉的还是上学,所以一去就马上编一个时间表,早上6点钟起床,6点半整理内务,7点钟以前要吃早餐,马上就帮他们编一个生活作息表,然后就找大学生来给他们上课”,冯燕说。


经过当地灾后安置部门和援建省份的帮助,800多个孩子很快得到了认养和妥善安置。不过,这次的经历却让人们看到,灾区需要有经验的社工,帮助灾民恢复正常生活。


台湾地区志工协助灾区医疗救助


经过两岸红十字会的沟通、协商,由台湾多个公益组织和学者、专家们,组成了“512川震台湾服务联盟”,选派资深社工,以寒梅计划、弱势关怀、卫生医疗重建等5大计划,把台湾应对地震的经验,传递到四川灾区。


“我们看到我们自己的价值,不是在于直接服务,一对一地去帮助多少灾民,我们觉得我们的价值是应该把我们已经有的经验和专业职能在短时间内,有效率地传递给四川当地,就是做经验的传递,然后我们的目的就是让在地的功能、在地的组织、在地的重建的能力长出来。这件事情,现在回头看起来,真的有成功。这样子的一个桥梁,就是台湾跟成都,至少是成都市,这样子的社工专业的桥梁有建立起来”,冯燕说。


割不断的两岸亲情


九二一大地震、汶川大地震、花莲强震,每当说起这些天灾,台湾地区红十字会会长王清峰,都会感慨万千。她说,每当天灾来临,地动山摇,生灵涂炭,但这也见证了两岸血浓于水,同舟共济。


“其实多年来,台湾发生灾难的时候,大陆也是非常及时地来援助我们,像八八水灾,我们在八仙尘爆的时候,大陆红十字会也捐助我们医疗的器材;我们在高雄气爆的时候,也捐钱给我们;在两年前的台南大地震,也捐了钱给我们,这个钱就用在学校的修建,这次花莲地震,也是一样的,我们真的是非常地感谢”,王清峰说。


今年2月6日晚上11点50分,台湾花莲遭遇了6.5级的地震,共造成云门翠堤大楼等四幢楼房倒塌,17人罹难,295人受伤。


地震后,花莲人写下了一首赈灾歌曲,歌词中写道,“感谢你伸出的双手,让我可以感觉,我还有精彩的明天”,纵使天灾无情降临,两岸却始终血脉相连,灾难中,我们的心靠得更近,拥抱地更加紧密。


“经过这些灾难,我们希望这些灾难带给我们一些教训,带给我们一些经验,然后往前走。中华民族整个是要往前的,两岸是要在一起合作的,只要彼此多来往、多信任,相互谅解、相互体谅,往前走,没有问题的”,欧晋德坚定地说。


(看看新闻Knews记者:金普庆 李泓宽 编辑:安乐 曾小真)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