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57″

视频 | 给老外讲“中国故事” 上外师生有何“绝招”?

子午观潮

看看新闻Knews综合

2021-06-29 15:29

随着中外交流加深,如何向西方人讲好“中国故事”越来越重要。如何用一句话就能引起外国人的兴趣,让他们能把话听下去?参加“百年初心 薪火相传”特别节目录制的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师生们,在现场展示了他们的“绝招”。



汤蓓老师是上外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的副研究员,她曾在2020年2月参加了第56届慕尼黑安全会议并发言,当时中国的新冠肺炎疫情的正是非常严重的时候,距离武汉“封城”还不到一个月,正是在这一特殊时刻,汤蓓老师在国际交流场合勇敢发声,介绍了中国抗疫的种种的举措。


汤蓓老师告诉大家,要讲好中国故事,让西方人真正信服,要回归到中国现实当中去才行。因为很多西方人头脑当中,有一种非常单薄且根深蒂固的对中国问题的理解方式,他们可能会觉得中国有一个强大的政府,所以做什么都可以,但实际并不是这样。要告诉西方人,在疫情发生时,中国老百姓是怎么想的、有何感受、如何反应,这样他们才能更新对中国的理解,比较容易接受中国政府的做法。


而在录制现场的上外学子们,针对在国际舞台讲好“中国故事”,也都有自己的一套。



节目现场,学习西班牙语的罗相荃同学告诉大家,讲述“中国故事”要求同存异,比如西班牙也有油条,但他们是蘸巧克力吃的,而我们是佐着豆浆吃的,通过美食就能拉近彼此距离。另外西班牙有普拉多博物馆,我们有中国国家博物馆;西班牙有《堂吉诃德》,我们有金庸的武侠小说还有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通过这一系列对照,可以更好地了解互相,拉近彼此的距离。



学习德语的梁佳楹同学,上学期配音了电影《青年马克思》,她认为讲述个性化的“中国故事”,要具体到每一个中国人,从他们身上展现中国精神,她用德语讲述了“从人间万物和道路中学习中国故事”,这也是她想在交流时对德国友人说的话。


学习日语的梁宸伟同学,平常都有在跟日本朋友交流联系,他经常对他们说“百闻不如一见”,并且跟他们分享自己的生活经历,希望这些外国友人从他的角度,来理解中国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而不是被某些特定媒体的舆论导向所误导。


汤蓓老师表示,上外学子不仅有语言优势,而在国际关系、新闻传播、教育等专业领域,都有专长,加上他们大多青春靓丽、自然活泼,完全可以成为中外交流的“民间大使”。


(看看新闻Knews编辑:夏鑫 黄涛)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